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醫院開自費藥農民吃不消 最高報銷低大病不敢治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1日 05: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醫院大開自費藥

  參合患者吃不消

  不久前,我一個農村朋友家的小孩生病住院11天,醫療費總計4050余元,新農合才報銷了600元,其餘3450元説是自費項目,不能報銷。

  通過向其了解才得知,所謂自費項目是在患者家屬不知情或者説未取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醫院自行用的自費藥,讓患者家庭增加了不少開支。據了解,醫生給病人用藥,既可用新農合報銷藥物,也可用自費藥物,醫生用哪種,關鍵在於你在醫院是否有關係、有熟人,因為使用自費藥物,醫生和醫院都可從中獲利。

  許多參合農民只希望醫生能儘快把病人的病醫好,不知道醫院會大量使用自費藥物。這樣,農民雖然交了保費,但並不一定能享受到實惠。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的監管力度,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新農合帶來的好處。

  雲南丘北縣 直 言

  小病就讓住院治

  最終醫院得實惠

  農村實行合作醫療保險,確實給生大病、重病的人帶來了不少實惠。可是,有些醫院卻鑽農村醫保的空子,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小病患者來就診,醫院就會叫你住院治療,否則你就得不到醫療保險補貼。

  我近日就遇到過這種事。一個簡單的上呼吸道感染,就在醫院住院打了一週的點滴,繳費700元。還沒有痊癒,我就提出出院。最後結算,用去654元。按農村醫保規定報銷60%,退回392.4元,自己支付醫藥費261.6元。筆者的一位朋友同樣患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可他忙於工作,沒時間住院治療。就到中醫院開了4劑中草藥,花費60元,煎服過後,病就好了。兩相對照,我這享受農村醫保的,比他還多花了200多元。試想,農村醫療保險最終讓誰得到了實惠?

  貴州綏陽縣 程明舉

  農村醫院缺醫藥

  外出就診又難報

  前兩天,一位鄉下親屬來家裏做客。嘮起醫療保險話題時,他説:“國家的政策都是好的,看你咋執行。”他告訴我,他爹患哮喘病好幾年了,嚴重時喘不過氣,不得不去當地一家農村醫保指定醫院就診。醫生觀察了四五天,也沒觀察出啥毛病,白白花了600多元。沒辦法,他將爹送到市裏一家大醫院就診,病情是大有好轉,可花了7000多元醫藥費。對種地的農民而言,這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可由於不是在當地醫保指定醫院治療的,一分錢也報銷不了。他還説,“喘必治”治療哮喘挺好的,可是,當地醫保指定醫院(藥店)都沒有,到外地藥店買也不能報銷。

  如果全國(至少全省)統一政策,實現醫藥資源共享,憑醫保卡在全國(全省)任何一家醫療主管部門註冊的醫院(藥店)看病、住院(買藥)都能夠享受到同等待遇,那該有多好。

  黑龍江同江市 武鴻學

  醫保實惠雖不少

  異地很難享受到

  母親有糖尿病,注射胰島素已經6年。以前,購買胰島素一般一次能買5支,可用一個多月。在醫院或藥店買5支藥需350元左右,後來我託人在醫藥公司買,能便宜近50元。對於戶口在農村又無固定收入的人來説,這就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今年開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在當地門診看病買藥可以報銷一部分費用。粗粗算下來,買一支胰島素比外面便宜20元,買5支就可以節約100元。家人聽了這個消息很高興。沒想到要享受這實惠卻遇到麻煩。

  本人在江蘇儀徵市工作,父母和我生活在一起,但父母的戶口在鎮江市丹徒區。到丹徒醫院去買藥很不方便,但是只有在那兒買藥才可以報銷。第一次我還是滿懷喜悅地去了。到醫院後,我本想多拿點藥,以減少來回坐車的開銷,可是醫生説按規定只能開兩支藥,但兩支藥用不到3周。給醫生看母親的病歷,説了買藥的不便,好説歹説醫生也只給開了3支。回家算算賬,3支藥在藥費上節省了60元,但除去來回車費、掛號費,基本上也就沒節省了。很快又要買藥了,我想上次醫生可能是不相信我的話,就在單位開了證明,同時將母親和我們住在一起的情況也開了證明。可到了醫院,醫生還是説不行,只給開了3支胰島素,連中午吃的一種降糖口服藥(諾和龍瑞格列奈片,報銷後約50元)都不給開,説按規定要到下一次才能開。

  國家給了農民實惠,但有的規定卻讓一些人享受不到。像我父母這樣的情況,全國應該不少,國家是不是也該想辦法解決?

  江蘇儀徵市實驗小學 顧柳軍

  報銷一萬就封頂

  農民大病不敢治

  母親因胃癌住進醫院後,我才知道,農民醫療報銷得到的那點實惠,遠遠解決不了農民得了大病無錢醫治的困難。新農合能報的錢,與高額治療費用比起來,簡直是杯水車薪。

  母親入院後,數萬元的醫療費悉數進入醫院的“腰包”。每次報銷都頗費週折,且不説有多少醫療費、檢查費不能報銷,能報銷的最近也“卡殼了”新農合封頂報銷1萬,超過1萬元就自理。母親患病後,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得個闌尾炎,白耕一年田”。我常想,如果把手頭這點積蓄花光後,我該怎麼辦?

  健康是民生之本。多年前,很多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就呼籲,因農民沒有醫療保險或者保障水平低下,其健康和生命正在受到嚴重威脅,國家應儘快建立醫療救助體系,解決那些患有嚴重疾病但因貧困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的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

  早在2002年,黨中央、國務院就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提出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9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簡報》顯示,去年我國城鄉居民參保人數已超過12億,其中,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4.01億,新農合參保人數8.33億,中央財政對醫療救助資金的支持也從2003年的3個億增加到2009年近90億。但結果如何呢?許多農民家庭還是看不起病或因病返貧。

  河南南陽市 劉英團

  基層診所質量差

  農民總花冤枉錢

  目前,基層鄉鎮社區衛生所衛生治療質量較差,難以治療病人的疾病,讓農民叫苦不迭。我見到不少兒童在鄉鎮或村級衛生所看病後並未好轉。比如一些兒童患了感冒,衛生所給孩子開的藥很貴,但有時起不到作用,四五天甚至一個星期孩子依然高燒不退。為此有的家長不得不再帶孩子跑到城市醫院看病,一般得折騰好幾天,既花錢又耗精力。有的基層衛生所動不動便使用激素類藥物。

  鋻於基層衛生所的現狀,我認為,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基層醫生的培訓,以提高其醫療水平;另一方面要強化鄉鎮、村級衛生所的監管,不要讓老百姓治病時花冤枉錢。

  湖北丹江口市新城區 陳 濤

  解決農民看病貴需要綜合施策

  “小病扛,大病挨,病危才往醫院抬”;“脫貧三五年,一病返從前”這些流傳甚廣的順口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長期以來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

  但自從我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後,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明顯緩解。據衛生部統計,截至2010年6月底,新農合已經覆蓋8.33億人,農民參與率達94.2%。尤其是2009年全面啟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後,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並投入了5000億元用以擴大城鄉居民醫療保障覆蓋面等,給廣大農民帶來實惠。

  今日本版刊登的幾封讀者來信,反映了農民在求醫問診過程中的一些煩惱:鄉村醫院醫療條件差、醫生技術水平低,只得到城裏的醫院就醫;醫保指定醫院缺醫少藥,不得不去非醫保醫院看病;無論大病小病,動不動就讓患者住院;不告知家屬或不經家屬同意,就給患者用不能報銷的自費藥;父母未在家鄉住,看病拿藥極不便……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從不同角度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如果不採取措施加以解決,甚至任其存在下去,那麼新農合製度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就有可能得而復失。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還處於低位。目前,農村醫療保障的覆蓋面雖然已經很廣,但保障水平仍比較低。因此,農民看病就醫的經濟負擔要比城鎮居民高許多。特別是由於門診看病報銷的比例很低,面對“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的現實,許多農民仍然只能選擇“小病扛,大病挨”的辦法。但這顯然是不利於廣大農村地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因此,各級政府必須採取綜合措施,下大力氣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環境,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待遇,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平穩運行和發展。12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意見指出,對政府舉辦的鄉鎮醫療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支出和業務支出等運行成本通過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來補償。這意味著基層醫療機構有望徹底告別“以藥養醫”的運行模式,讓基層醫生把工作重心放在積極為農民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上。

  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如提高門診和住院的報銷比例、提高大病費用的上限額度等。儘快實現醫療費用省內乃至全國統籌、異地看病與原籍所在地對接、農民工在務工所在地看病報銷等,均對降低農民看病費用至關重要。

  此外,應加強監管力度。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界定服務功能,明確規定使用適宜的技術、適宜的設備和基本藥物,以維護其公益性質,讓農民在家門口或家附近就能享受價格低廉、質量良好的醫療服務,以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鎮)”的目標。

  醫療補償機制要“開源節流”

  據近日媒體報道,國務院部署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基層醫療機構出現較大收支缺口,政府將進行補貼。

  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形成穩定的補償渠道和補償方式,是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平穩運行和發展、確保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實施的客觀需要,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財政對醫改的補償資金畢竟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出最大效應,是我們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我看來,醫療補償機制關鍵要“開源節流”。

  在醫改的公益性方向確立後,加大政府投入,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保障。因此,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政府對醫改的補貼和投入,是事關醫改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這是醫療補償機制的“開源”問題。但是,老百姓更關心的是,這些錢能否花在老百姓的頭上,真正讓老百姓得實惠。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首先是錯綜複雜的醫療利益關係並非那麼容易理順,而且政府投入效能低下問題歷來存在,其間“跑、冒、滴、漏”的現象屢禁不止。加之一些醫院領導人公款消費、鋪張浪費甚至是貪污腐敗等行為並不少見。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恐怕政府無論投入多少錢,都會如石沉大海。因此,對醫改中的政府投入,要考慮的不光是量的問題,還有完善投入機制問題,這就涉及醫療補償機制的“節流”問題。

  醫療補償機制必須著眼于提高資金的效益和安全,重視制度設計。只有制度設計合理,政府投入才會有好的效果。

  首先,要提高醫療補償的效益。效率不高,政府投入越多,浪費可能也就越大。其次,要有一個杜絕浪費的機制。比如,不能把醫療補償用於簡單的養人養機構,不能用於脫離實際的豪華醫療場所的建設,更不能用於吃喝玩樂等。第三,必須加強對醫療補償資金的監管。無數事實説明,政府投入的資金很容易成為一些不法之徒眼中的“唐僧肉”,特別是那些手握政府投入分配權的掌權者,更容易“雁過拔毛”,進行權錢交易。在當前條件下,除了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外,有必要引入外部監督機制,特別是引入審計披露和會計核算,對醫療補償的整個過程進行審計、核算和監督。同時通過網絡公開,讓社會和公眾進行監督。

  進口設備進口藥使用過濫代價高

  作為一名基層醫院管理者,我先後參觀過不少醫院。我發現,各醫院都在探索不同的發展途徑,但大量購買進口先進診療設備卻是共同的。一所縣級市醫院近年來先後購置了1.5T核磁共振、德國西門子螺旋CT、日本東芝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荷蘭飛利浦直線數字拍片機、日本歐林巴斯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診療設備,總價值達1.3億元。事實上,市縣級醫院絕大多數有CT、CR(計算機X線攝影)或DR(數字射線攝影)、電子胃鏡、腹腔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這些儀器幾乎都是進口的。

  單次購進的進口設備若能用三五十年,價格貴些似乎還不算什麼,但算上其耗材、需定期更換的零部件、修理費以及定期保養等,則耗資可謂巨大。

  國外一些著名企業對大型醫用設備的研發是無止境的,數年之後,換代産品必然出現。若無休止地更換,要花多少錢?!除大型醫療設備,對金屬接骨板、接骨螺釘、髓內釘、人工關節等,醫生一般也用進口的或合資企業生産的,純國産的幾乎不用。這些動輒數千、數萬的材料也是看病貴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更別説還有各種支架、補片、復律器和胰島素泵等等。當然,這些內固定材料在組織相容性、材質、規格及解剖形狀上有很大技術開發難度,但我相信,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自主研發的材料就能廣泛應用於臨床。

  國産藥品價格虛高的問題好解決,出廠價以任何方式公佈就可以了。進口藥品價格虛高卻無從得知。有的藥品冠以一個“洋名”,不管價錢多高,醫生和患者都能接受。癌症患者用進口藥物或進口“靶向”藥物治療,幾個療程下來,花費四五十萬元很正常。蘆筍片漲價14倍,以患者買10盒計,承受的損失約2000元,而用進口藥品治療,動輒花費四五十萬元,就算藥品僅漲價一倍,患者被“宰”的程度也大大超過國産藥。自實行基本藥物制度以來,出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常用低價藥品價格越來越低,藥廠都不願生産,已經給醫院正常工作造成影響,而高價及進口藥品價位並沒有降多少。

  常見病以及無需特殊材料的手術如闌尾炎、膽結石等,一般不會導致群眾因病返貧。看病貴往往都是重病、大病或需用特殊材料的疾病。醫生用進口設備進行一系列檢查,外科醫生用進口電刀、在進口平頂燈下進行操作,一些手術置入進口支架、人造血管,術後用進口藥品進行幾個療程化療。這種狀況使病人不堪重負,而外國醫藥公司卻成了最大贏家。

  因此,發展民族工業,製造國産的先進診療設備,對解決看病貴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