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韓長賦:正確把握和處理新階段的城鄉關係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0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www.bbb.gov.cn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十七大進一步提出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因此,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從而正確把握和處理新階段的城鄉關係,對於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國以來我國城鄉關係變化的歷程與啟示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我國城鄉關係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追溯這一歷程,城鄉關係的變化大體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從1949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30年中,我國實行城鄉分治的政策,以農補工是這個階段城鄉關係的主要特點。為確保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我國建立了“一個體制、三套馬車”,即計劃經濟體制與農産品統購統銷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戶籍管理制度,通過工農産品價格的“剪刀差”,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城市實現了較快發展。但帶來的問題是,工農業發展失調,糧食和其他生活日用品匱乏,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將農民牢牢限制在土地上,城鄉之間缺少正常的市場聯絡。城鄉二元結構由此形成,並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制度性因素。

  從1979年到今天,即改革開放的30年中,我們黨實行了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村發展的政策,城鄉關係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農村和城市共同發展,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和農村對城市的支持交替出現。在農村實行了家庭承包經營,改革了農産品購銷制度,逐步全面放開農産品市場。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帶動了農村工業化發展和小城鎮興起。國家放開了對農民的就業限制,逐漸形成了2.2億人的農民工群體。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發揮,生産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城鄉交換關係逐步改善。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先後取消了農業稅,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免費義務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啟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廣大農民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

  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城鄉關係發生根本性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三農”問題。中央先後出臺了多個1號文件,大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上世紀80年代,中央連續發佈的5個1號文件,以放開為特徵,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發出的6個1號文件,在放開的基礎上,以支持為特徵,在政策導向和資源配置上向農村傾斜,惠農支農。這個階段,我國城鄉關係的變化和演進,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符合現代化建設的方向,符合億萬農民的意願。但由於歷史原因,加上市帶縣體制對農村要素的聚集效應,以及城市發展的大城市傾向,農村發展滯後於城市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城鄉發展差距仍在擴大。

  回顧我國城鄉關係的演進歷程,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一是正確處理城鄉關係,要遵循城鄉關係演進的客觀規律,促進工農和城鄉協調發展,這是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在我們這樣一個城鄉差距較大的發展中大國,什麼時候城鄉關係處理得好,現代化建設就能順利推進;處理不好,現代化建設就可能出現波折。二是正確處理城鄉關係,要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農村的繁榮和農民的致富問題,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三是正確處理城鄉關係,要城鄉聯動、統籌部署、共同推進,全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的時期,已經到了應該而且有條件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城市與農村密不可分,解決農村的問題需要到城市想辦法,解決城市的問題需要到農村想辦法,統籌部署才能做到統籌發展。

  二、未來30年是推進我國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即未來30年,是我國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重要歷史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緊緊把握住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全面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首先,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2008年我國人均GDP為3266.8美元,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黃金階段,但也進入了城鄉關係的“敏感期”。在這個重要關口,各種社會矛盾處理得當,城鄉關係就會實現良性互動,反之城鄉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其次,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階段。未來30年,農村全面進入現代化進程,農業基本完成現代化,農民成為現代新型農民,將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最艱巨的任務。現在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沿海和大城市已基本實現現代化,下一步現代化建設必須推進到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因此可以説,“三農”問題將影響甚至決定中國現代化的真正完成。

  第三,我國已經到了依靠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發展的轉折階段。近30年來,隨著開放不斷擴大,外需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必須把經濟發展建立在擴大內需的基礎上,必須把經濟增長由外需拉動轉向內需拉動,由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巨大的城鄉發展差距正是擴大內需和消費的著力點,尤其是啟動農村消費,既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持續增長,又可縮小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第四,我國已經具備了解決城鄉發展失調問題的物質基礎。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市場經濟體制、公共財政體制已經建立,城鄉各項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已經具備了統籌城鄉發展和促進城鄉資源均衡配置的物質基礎和體制條件。更為重要的是,60年來我們積累了城鄉發展的寶貴經驗,這為當前加快構建新型城鄉關係提供了重要借鑒。

  三、正確處理新階段城鄉關係需要把握的六個原則問題

  正確處理新的歷史階段的城鄉關係,要站在全局和長遠的高度,緊緊把握髮展的階段性特徵,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建立城鄉平等互利交換關係。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農村産品的不平等交換已基本改變,但要素的不平等交換依然存在。主要是由於耕地補償標準低、農村金融缺失、農村勞動力價格低廉等因素,土地、資金和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平等互利的交換關係是統籌城鄉關係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必須加快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合理補償機制,讓生産要素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平等雙向流動,加大對農村短缺資源的投入力度,引導生産要素向農村合理有序流動。

  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城鄉居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標誌。政府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要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和産品供給,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使得城鄉居民權利平等、機會均等、服務同等。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社會治安等投入,大力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和養老保險全覆蓋,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

  大力發展農村生産力。城鄉的一體化發展,重要的是把農村經濟發展起來。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要努力實現“五個提高”:一是改善農業基本生産條件和物質裝備水平,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二是通過産業化經營,把小生産與大市場緊密聯絡起來,實現産加銷、貿工農、城鄉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提高農業産業化水平。三是把加快農業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素質的軌道上來,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貢獻率。四是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建設,提高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五是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保護農業生態,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促進農民的現代化。沒有農民的現代化,就沒有農村現代化,就無法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共同進步。實現農民的現代化,關鍵在於提高農民素質。首要的是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要重視農村人才開發,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發揮農村人才在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中的&&作用。農民工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是溝通城鄉關係的重要力量。要通過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勵農民進城務工,既提升素質,又增加收入,為農村帶回技術、信息和資金。

  加快縣域經濟和小城鎮發展。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環節。要把推進農村城鎮化的著力點放在發展縣域經濟、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上。要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培育特色經濟,發展民營經濟,努力壯大縣域工業,增強發展活力。小城鎮是個大戰略,是城市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大中城市對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小城鎮吸納人口、發展産業、聚集資源和活躍市場的功能。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促農增收的同時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

  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調整城鄉關係,統籌城鄉發展,必須依靠制度創新。要堅持調整生産關係與完善上層建築相結合、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相結合、激發農村活力與優化外部環境相結合,統籌城鄉改革和制度創新,以制度建設保障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形成農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和農産品價格保護制度。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農村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和金融産品,建立資金回流農村機制。同時,要統一城鄉規劃,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的就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體制,加快形成城鄉公共事業協調發展機制,促進城鄉資源的均衡配置。

(責任編輯:杜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