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對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的幾點想法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0日 10: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青海頻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共青海省尖扎縣委書記

  尖扎縣作為一個農牧兼有、以農為主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面前,脫貧致富的任務甚為艱巨。實現小康目標重點、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牧民增收。現結合我縣實際,就此工作談幾點想法。

  一、近年來尖扎縣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抓農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們教育和引導農民,並創造條件促使其積極地參與特色農牧業經濟建設、扶貧開發、優勢資源開發、重點工程、小城鎮建設等“五大”工作重點和這之外的其他工作增加農牧業和非農牧業收入,取得明顯成效。

  在結構調整中抓增收。一是按照調出優質、調出規模、調出特色、調出效益的原則,按照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在淺腦山區重點發展青稞、胡麻、蠶豆、馬鈴薯、雜交油料、花椒、中藏藥材等具有高原冷涼氣候的避災農業,同時積極推行實施“退耕還林”、“蔬菜上山”、“以經帶糧”、“舍飼圈養畜牧業”戰略。牧區重點加強畜棚建設,引進歐拉羊、小尾寒羊等優良種畜,優化畜群畜種結構。2003年全縣農牧業增加值6764萬元,農牧業人口人均可達1589元,比上年增收120元。二是在川水地區抓冬小麥良種基地和設施農業,並伴之擴大復種指數,發展農區畜牧業。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全縣共建成溫室大棚376座、 畜棚366座、牛羊育肥規模已達到13.2萬頭(只),川水地每年種植優質冬小麥1萬畝,初步形成沿黃冬春優質小麥倒茬種植、康楊大田無公害辣椒、昂拉復種蔬菜、溫棚反季節蔬菜、淺山脫毒馬鈴薯種植、沿黃雜果種植、黃河庫區水産養殖、牛羊育肥等一批結構調整新亮點。通過發展精細農業,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資本含量及勞動密集度,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農業內部就業,隨著這些結構調整亮點的顯現,農牧民收入也正逐年提高。

  在扶貧開發中抓增收。緊緊抓住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機遇,2003年啟動實施8個貧困村的扶貧開發規劃,共落實發放扶貧信貸資金2000萬元,重點扶持種養業和第三産業,使這些資金、項目到村、到戶發揮實際效益,當年有531戶2923人實現脫貧。同時,實施了一批國債、以工代賑、財政科技扶貧等項目,涵蓋到貧困鄉鎮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增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2004年我們在繼續做好8個貧困村扶貧工作的同時,啟動實施6個貧困村的扶貧開發項目。2004年,扶貧信貸資金截至目前已發放達100萬元,落實各類扶貧資金1310萬元,重點用於扶持種植業、養殖業。

  在旅遊開發中抓增收。緊緊抓住我縣旅遊資源豐富集中的特色,圍繞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坎布拉旅遊和宗教文化、民俗風情遊,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旅遊資源開發,搞交通運輸業、餐飲服務業,創辦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渡假村”、“農家樂”等農家旅遊服務項目和培訓農村婦女做刺繡等民間手工藝品加工。目前全縣參與旅遊業的農民達300余人,年人均創收2.3萬元。通過這些措施,極大地刺激旅遊開發中人、物的流動,繁活旅遊消費市場,增加群眾參與旅遊業收入。

  在重點工程建設中抓增收。面向開工建設的全縣道路、電站、自來水、小城鎮等縣內外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一方面鼓勵群眾發展精細菜種植和肉食畜禽的養殖,形成工程建設周邊的農産品貿易來服務工程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組織青壯年勞力直接參與工程建設,既轉變觀念,掌握了一些勞動技能,又能增加收入。2003年共輸出勞務15274人(次),勞務收入達1547萬元。今年截止到目前,已輸出勞務12172人,收入達791.2萬元。

  在小城鎮建設中抓增收。按照沿黃城鎮經濟帶為目標的“三點一線”小城鎮戰略,積極推進城鎮戶藉、用地、住房、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農牧民到城鎮居住、務工經商,支持農牧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發展二、三産業,參與城鎮建設,增加個人收入。截止到2003年底,城鎮居民達到7806人,比2002年增加163人,縣城商業街便是轉移農牧民群眾的亮點,其共轉移200戶。就全縣農牧戶轉移城鎮現狀看,除一部分群眾直接轉移到城鎮外,還有一部分農牧戶在城鎮和農牧區之間遊居,一手耕種務農,一手在城鎮從事三産,這一群體佔全縣總農牧戶的2.7%。

  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縣勞務輸出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縣域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積存。我縣人多地少,農民人均耕地不足2畝,嚴重影響著農牧民收入的增長,抑制著縣域經濟的發展。二是農村勞動力素質低下缺乏一技之長,觀念陳舊,大多不肯走出家門,務工意識淡薄,寧願在家守窮,不肯出門掙錢,窮守日子現象嚴重。縣域剩餘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比重高達90%,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剩餘勞動力基本上均未受過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勞動者素質不適合勞務市場已成為勞務輸出的最大障礙。三是全縣城鎮化和工業化水平低,自然農業為主業的傳統經濟依然是農牧民收入的主業,加之農産品價格不高,靠農收入 增長緩慢。二、三産業和城鎮的接納能力弱小,嚴重影響了農村剩餘勞力的轉移。四是勞動力市場發育滯緩,仲介組織發育程度低。政府在組織勞動力對外輸出方面工作措施滯後,未發揮好應有的作用,勞動供求信息不暢,缺乏合理引導。五是城市經濟發展慢,缺乏大的龍頭企業,沒能形成農加貿結合,城鄉統籌發展的産業鏈,再加上勞動僵化的思想意識觀念,致使就業渠道不寬,造成了大量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和農牧區經濟的落後與貧困。

  三、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和主要途徑

  近年來,尖扎縣通過採取各項措施,農牧區剩餘勞動力得到有序轉移,農牧民在轉移中的增收逐年增加。但是,就全縣整體轉移工作而言,存在著如前所述的突出問題。我們要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措施,全面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農牧民增收工作。

  加強領導,轉變工作作風,全力實施好“陽光工程”。實施“陽光工程”必須抓住兩個關鍵,把握三個環節。兩個關鍵 ,一是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縣鄉成立領導小組,責任到人,任務到人。二是落實培訓項目。以組織省、州、縣扶貧聯點單位,共同尋找適合農民培訓的項目。以上兩方面措施到位後,在實施中把握三個環節。環節一是以鄉為單位,摸清全縣各村社勞動力底數,登記造冊讓所有群眾都知道“陽光工程”的內容、目的。環節二是村幹部要認識到位,積極配合做好家長和勞動力本人工作,動員每戶勞力都參加培訓,掌握一點技能。環節三是把握好培訓勞動力和用工市場環節。依據提前聯絡、掌握的崗位需求,分門別類培訓,力爭更多的受訓人員就業上崗,當年有收入。

  建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機制。儘快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及轉移就業預測網絡,動態掌握縣域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分佈、年齡結構、技能狀況、求職意向等情況。堅持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抓緊建立農民工權益保障機制、社會保障機制、務工管理機制,保障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健康、規範、有序地進行。

  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教育制度。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還稱不上是人力資本。這種狀況如不改變,勢必阻礙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進程。結合正在開展的“陽光工程”,整合各方面有關農村勞動力職業教育資源,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提高勞動力素質,增強就業競爭能力。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在普及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開展勞動力就業培訓,積極推廣適用技術教育。同時應根據各地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及農業現代化要求,有效地對農村勞動力分層次、分專業、分類型的一體化培訓,綜合提高他們的素質技術,給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條件。

  完善城鄉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加強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信息服務。政府&&,組織專門隊伍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及時掌握勞動力輸入地就業信息,做好輸出地與輸入地的供需對接,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與就業實用型人才對接,為農民外出打工就業提供及時、準確的就業信息,減少農民外出盲目性。同時,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信息渠道。利用各種宣傳媒體,教育農民轉變擇業觀念,建立適合農民就業的教育新體系,努力掌握本地區勞動力知識需求信息、企業用工技術信息。對有意願轉移到其他行業去的農村勞動力組織起來,參加一段時間的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為他們參與市場競爭、對口就業創造條件。

  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投入,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創造條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走向富裕,不加大財力投入是無法實現的。要改革財政體制,提高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圍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事業項目、農民的勞務技能培訓,各級政府應持續較大幅度地增加國家對“三農”的投入。鞏固稅費改革成果,真正做到農民負擔不反彈。要儘早在農村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堅決杜絕農村適齡兒童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現象。要設立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教育基金,專門用於勞動力轉移前的技能培訓,確保農村勞動力都得到及時的培訓和提高,這是農村擺脫貧困以及勞動力轉移的最基礎條件。

  積極尋找和啟動小城鎮發展經濟的增長點。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轉移的關鍵是發展經濟。首先要鼓勵富裕起來的農牧民進城興辦各種企業,特別是發展那些勞動密集程度高、同農業聯絡緊密的農産品加工業,以及為城鄉居民提供各種服務的第三産業。其次要搞好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的農牧民進城。這不僅可以改善小城鎮生活環境,增加吸引力,而且通過道路交通、供電網絡、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直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也有利於啟動農村市場。 三是大力發展鄉鎮涉農龍頭企業和農村第三産業,讓企業與種養植戶結成利益聯合體,從而與外界市場相接軌,拓寬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渠道,讓中小企業群體真正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責任編輯:杜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