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城裏“大家庭”淡出 “空巢”養老漸多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9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春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城裏“大家庭”淡出 “空巢”養老漸多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專電

  今年80歲的陸全保和75歲的老伴包大媽住在北京的一套三居室裏,享受著悠閒的退休生活。

  儘管年事已高,他們獨自生活,並未和兩個女兒住在一起──“空巢”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老年人的生活狀態。

  陸全保還記得,他小時候和父母兄弟還有親戚們住在一起,是一個大家庭。

  傳統的中國老人以兒孫滿堂為驕傲,獨立生活被認為是晚年不幸;而年輕人也以承歡膝下為孝順的重要方式。今天,這樣的傳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的調查顯示,中國5個大城市受調查的4013個家庭中,空巢家庭的數量佔16.3%。

  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銀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空巢老人已成為中國一個數量不斷增長的群體。“這也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讓老人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與過去相比,今天的中國人有了更好的健康和收入狀況,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子女和父母不需要因為經濟原因被迫一起生活,同時,日益多元的社會也對不同的生活方式更加尊重和包容。

  陸全保的大女兒陸穎每隔一週去看望他們一次。

  “我自己也50歲了,不像以前那樣有精力。如果在照顧自己的小家庭之外還要天天照看父母,我有點力不從心。”在醫院當護士的她説。她家在北京南邊,離父母家很遠。

  被問及自己的養老打算,陸穎説:“我們會自己生活,退休以後可能到處去旅遊,不能自理的時候,也許會去養老院養老吧。”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速,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大家庭”的數量持續減少,而核心家庭(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數量越來越多,成為城市家庭結構的主要構成。

  社科院的調查顯示,核心家庭的數量佔總數的40.8%,大約是“大家庭”的3倍。

  “社會保險制度和養老體制的健全使得老人更加獨立,他們能自己買保險服務,不需要依靠子女。”李銀河説,“在老齡化的社會,老人也應該對和子女分開住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北京普樂園養老院的院長閆帥發現近年來人們對養老院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

  “以前來養老院的都是沒有子女撫養的孤寡老人,現在,越來越多老人即使有孩子也願意到我們這裡養老。”閆帥説。普樂園一期的房間已經快住滿了,二期正在建設中。

  不過,選擇住養老院要面對費用問題。閆帥説:“這是一個兩難狀況,收費高了老人和他的家庭不能負擔,而收費太低,養老院又不能維持收支平衡。”

  相比之下,更現實的做法是老年夫婦在家居住,由家庭和社區共同扶持養老。

  李銀河認為,社區應該為家庭養老發揮更多配套作用,幫助老人更安全地生活,減輕子女的負擔。

  她建議,社區應該給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務和娛樂設施,例如社區給獨自生活的老人家裏安裝急救鈴,以防老人在家發生類似突然摔倒的緊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