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展望“十二五”:中國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推進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17: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農業巨變 左圖:這是河南濟源坡頭公社留莊第五生産隊在打麥場上勞作(1964年9月整理)。新華社記者 唐茂林攝右圖:山東滕州市洪緒鎮前洪村農民用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在田間揚麥(1998年6月攝)。新華社記者 張魯成攝

  中國農業巨變上圖:1952年6月,河北省許思曾農業生産合作社的社員在收割小麥。(資料照片)下圖:2009年5月26日,收割機械在河南省駐馬店收割小麥。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董峻、張辛欣)“水渠通了,這心氣也就舒暢了。”這是記者日前在河南許昌市後孫汪村採訪時,村民張鐵根説的一句話。

  後孫汪村地勢低窪,澇漬是這裡農作物生長最大的問題。近幾年,這個情況有了轉變:通過田間設施改造等措施排澇,後孫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高産村。

  “老百姓現在種地是越種越有勁!”老張興奮地説。

  後孫汪村是近五年來我國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個縮影。“十一五”以來,中央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框架體系,加大“三農”投入力度,我國農業克服嚴重自然災害影響和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了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

  “米袋子”充不充實,是農業需要解決的一個最大問題。五年間,全國糧食連年增産,在2007年就提前達到了“十一五”制訂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在一萬億斤的目標,中國人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有效解決了13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

  “十一五”期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糧食和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糧食生産實現連續6年增産。而2007年以來,連續3年全國糧食年産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更是標誌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邁上了萬億斤新臺階,糧食安全比以往更有保障。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糧食生産持續穩定發展,農業連年豐收,為保證食品供應、穩定物價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城鄉百姓的“菜籃子”,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盛。2009年,全國肉類總産量7642萬噸,水産品總産量5116萬噸,蔬菜總産量61824萬噸,分別比2005年增長10.1%、11.7%和9.5%,滿足了城鄉居民對農産品的多樣化需求。

  主要農産品供應充足,來自於農業生産的物質技術裝備條件顯著改善。2009年,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農機總動力、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8.89億畝、8.75億千瓦、49.1%。同時,科技對農業生産的貢獻越來越大,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1%。

(責任編輯:杜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