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國50多所重點高校開通官方微博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5日 11: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微博快跑

  “今晚就到這裡吧,小宇宙爆發過了”、“天氣寒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啊!晚安,各位!”……這些超酷且親切的話語來自高校官方微博。截至12月12日,有50多所“211”高校推出了官方微博

  清小華”是誰?

  12月10日,一則署名“清小華”的微博是這樣辟謠:“近日,接到許多家長和同學的諮詢:清華大學2011年自主招生面試的時間是否定在2011年2月20日?在此説明,這是社會上的誤傳,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的面試時間目前沒有確定,要根據閱卷等相關工作的進度情況,估計面試最早也要安排到2月底或者3月初。感謝大家對‘清小華’的關注!”

  原來,“清小華”是清華大學官方微博的“昵稱”。

  截至12月12日,在新浪開通微博的高校招生辦就有清華、北大、復旦、哈工大、西安交大等20多所,此外還有50多所“211”高校推出了自己的官方微博。

  沒個“圍脖”,不好意思

  140個字,所能表達的含義或許有限。然而,百個、萬個乃至億個140個字呢?這種足以改變信息傳播生態的微博(又稱“圍脖”),正爆發它巨大的威力。據最新數據統計,今年我國微博用戶數量達7500萬,同比去年增長了837.5%,創下我國互聯網各類應用增速的最快紀錄。

  素以思想活躍著稱的高校,也加入了這支龐大的“圍脖”大軍。許多學子以微博的形式,隨時隨地更新自己學習、生活狀態。部分高校或以招生辦名義,或以官方名義直接開通“圍脖”。這些微博甫一齣場,就受到了各自“粉絲”的熱情圍觀,人氣持續增長。

  現在,已很難考證哪所高校是“吃螃蟹”的第一家。但當一種新興傳播方式出現時,越早開發它、利用它,就越主動。在高校微博中,華中科技大學開通的應該是比較早的了。2009年11月24日,該校微博正式推出,至今已有“粉絲”6300多個。據介紹,之所以開通微博,一是因為宣傳工作需要新的平臺與出口,二是有熱心校友積極建議。“推出後效果很好,成為學校形象的一張新名片。”華中科技大學宣傳部負責人表示。

  山東大學新聞宣傳部副部長王秋生遺憾自己發現“圍脖”有點晚了,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有點後知後覺”。“到網上瀏覽一下發現,許多高校都已開通了微博,有的‘粉絲’都數萬人啦!還有以招生辦名義開通的。”今年12月3日,山東大學第一條“圍脖”——《只要夠優秀可自薦上山大》終於露面。

  可以説,高校紛紛織“圍脖”並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有著多重動因。首先可塑造高校本身勇於接受新生事物、自信開放的形象,增加印象分;其次,可拉近高校與公眾的距離,畢竟普通公眾對象牙塔內還是充滿了好奇,微博顯然為公眾近距離了解高校運作、動態,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最後,對高校而言,微博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益、大範圍的傳播平臺,且能隨時隨地更新,可謂是“無本萬利”。

  各校“圍脖”,風格迥然

  高校微博以其不同的定位和風格,引來了大量“粉絲”的圍觀,形成了微博交流的一道靚麗風景。總體上説,高校微博都有宣傳形象、介紹動態、解釋政策的功能。但同時,許多高校微博也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 含情脈脈型時時通過溫情的問候,真誠的提醒,營造與“粉絲”之間溫馨的氛圍。今年12月11日,中國海洋大學的一條微博是“百善孝為先。忙碌生活之餘,別忘了關心自己的父母”;12日,它又織了“天氣寒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啊!晚安,各位!”的微博,語句平凡,感人至深。清華大學的微博,也是堅持每天向“粉絲”問安。

  第二類 勤勉可愛型博主不僅勤於更新,十分敬業,而且隨機使用網絡語言,與“粉絲”之間溝通零距離,深受“粉絲”追捧,復旦大學的微博便是代表。據統計,僅在今年12月10日這一天,該校微博更新就達10條,真是勤勉可嘉。在該微博上,更有“超級無敵清晰明了美觀的自主招生報名指導”、“今晚就到這裡吧,小宇宙爆發過了”等等網絡化的表達方式,親切可人。

  第三類 公事公辦型 在這類“圍脖”中,只談工作,不談其他,簡潔明了,絕不拖遝。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的微博,自開通以來,只更新招生工作組的信息,並且格式也嚴格按照“地點、電話、聯絡人”的順序發佈,不拖泥帶水。黑龍江大學、東南大學的微博,亦有這一趨勢。

  有網友表示,真可謂是“博”如其校。不同類型的微博,反映的是所在高校的校園氛圍、處事風格和文化內涵,有助於從側面增加對高校的認知。

  “圍脖”針法,需要多樣

  微博開通,對高校來説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有專家表示,通過微博這種全新的傳播手段,高校搭建了更順暢的與社會信息交流、思想溝通和資訊互動的平臺,能極大地減少信息不對稱,促進各方的認知了解,無疑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但是,由於微博尚處於發展階段,對於如何進一步豐富高校微博的表現形式、拓展信息含量、加強規範管理等問題,也應該被提上日程。

  畢竟,開通微博不是目的,維持微博適時更新、良性運轉才是目的,這就需要高校用更多樣的針法,來用心編織“圍脖”。

  從目前已開通的高校微博來看,真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粉絲”團人氣超旺,而有的高校微博只有幾十個“粉絲”,甚是冷清。專家分析,主要是因為有些高校微博更新過慢、定位過窄、形式單一。

  “把微博當成網站辦”,是導致微博更新過慢的癥結所在。據調查,在已開通的高校微博中,有不少一個月只更新數條,最“極品”的微博已經超過6個月沒有1條更新,基本上處於休克狀態。而微博的優勢就在於以最快速度、最精煉的語言傳遞信息,若更新速度無法保障,便是形同虛設。

  由於部分高校微博定位過窄,只針對某一個或幾個固定群體,缺乏信息營養,導致關注度下降。網絡社會的關注,其實是雙向的。因此,高校“圍脖”完全可以提供更多面向公眾的服務、教育信息,真正成為社會了解高校的窗口。中國傳媒大學的微博,就不時發佈服務公告、招聘信息,甚至是搞笑勵志視頻,聚集了不少人氣,轉發量也很高。

  此外,還有高校通過對校內新聞的簡單粘貼,來填充微博,使得表現形式過於單一,缺少互動,擺出自説自話的架勢。殊不知,互動,正是微博的魅力所在。

  高校微博還是尚顯柔弱的樹苗,其成長與成熟,仍需時日。願高校能善用、善待、善管微博,公眾也能為高校微博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唯此,高校微博才能走得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