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出臺新規鼓勵醫師多點執業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0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 李秋萌)足不出社區,就能挂到三甲醫院的專家號;不必到兒童醫院連夜排隊,就能在綜合醫院找到專家問診。昨天,市衛生局出臺《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明年3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經註冊,可在本市行政區域內2-3家醫療機構依法開展診療活動。

  專業醫師將走進綜合醫院

  所謂“多點執業”,即醫師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從事診療活動。目前,根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我國實行醫師執業註冊制度,醫師只能在一家醫療機構進行註冊執業。

  明年3月1日起,本市將實行《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這意味著,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並取得專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醫師,經註冊可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申請2-3家醫療機構依法開展診療活動。

  市衛生局表示,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鼓勵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鼓勵精神衛生專業、兒科專業、康復等專業的醫師到綜合醫院和傳染病醫院多點執業。

  這意味著,今後,社區醫療機構有望迎來大專家;在綜合醫院的兒科有可能看到兒童醫院、兒研所的專家;在傳染病醫院也會有心理醫生、康復師等為傳染病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患者看病難,特別是看專家難的情況有望得到緩解。

  多點執業須簽訂書面協議

  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表示,符合條件的醫師在申請多點執業前,要先取得現供職醫院的書面同意,並在書面協議中明確醫院、醫生雙方的權責。醫院將按照合同或協議,規範醫生執業行為,定期做考核。

  “這就對醫院的管理者提出了挑戰。”鄧小虹説,醫院管理者一方面要想辦法吸引、留住人才;還要留給醫生一定的執業空間。

  鄧小虹坦言,目前,醫生到註冊地點外的醫療機構開展醫療行為的情況並不罕見,但很少簽訂相關協議。出現類似超女王貝的醫療事故後,不僅患者難維權,醫生也會面臨“非法行醫”的指控和處罰。《辦法》的實施,將利於醫生合法實現自己的價值,進一步規範對職業醫師的監管。

  將建立醫師執業信息檔案

  對於如何保證多點執業醫師具備資質的問題,鄧小虹表示,全市醫師資格的審核工作已經完成。目前,衛生部門已計劃建立本市衛生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醫師執業信息的共享。本市已委託北京醫師協會承擔醫師多點執業的推薦、醫師維權等工作。

  鄧小虹表示,北京市醫師協會將負責全市醫師執業信息檔案的建立。屆時,每名醫生的從醫資質、醫德醫風、有無因違規受過處罰等都可在線查詢。該檔案系統的建立將推動醫生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

  ■新政意義

  有助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介紹,雖然本市有大量水平高、實力強的大型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但醫療資源分佈不均。

  方來英認為,讓符合條件的醫師開展多點執業,有利於不同醫療機構縱向和橫向之間人員交流,最終受惠的是老百姓,在緩解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同時,也有助於民營醫院、二級醫院的發展。

  方來英錶示,醫療機構要有“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理念,“讓有合法資質的人員流動起來,合理合法地實現自我價值”。

  市場化用人可提高競爭力

  很多醫院認為,“醫生是醫院的固定資源和財富”,北醫三院副院長劉曉光對此並不認同。

  劉曉光説,在歐美許多國家,醫生是自由職業者,出診時間和地點都比較自由,此次本市探索醫師多點執業,可以説是與國際接軌,使醫療資源合理、規範地自由流動。新政實施後,醫師群體將直接受益。

  劉曉光表示,隨著醫師多地點執業的推廣,各大三甲醫院“壓力都蠻大”。一方面,要通過規範化的合同制度明確醫師職責,對其在院內行為進行規範,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提高全院的醫療質量吸引外院專家選擇本院開展多點執業,“我們不但不會限制優秀醫生走出醫院,還會鼓勵本院醫生開展多點行醫”。

  ■釋疑

  多點執業與“走穴”本質不同

  著名醫院管理專家王健康表示,以往的醫生“走穴”是指醫生到註冊機構外的地點進行門診、手術等醫療行為,並獲得個人利益,常見的形式有“週末門診”、“飛行手術”等。本市此次出臺的多點執業管理辦法,是通過政策引導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到基層和社區,規範目前的多點執業監管較為混亂的現狀。同時,也將有助於改變目前醫生“走穴”時,私下收取紅包的趨利行為。

  本市衛生部門也表示,本市開展“多點執業”是讓符合條件的醫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的舉措之一。同時,使其在應用專業技術服務患者的過程中獲取合理報酬,與“走穴”的價值取向完全不同,監管機制也不同。

  王健康表示,聘用方在聘用多點執業醫師時,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聘用方要與多點執業醫師簽訂合同書,劃分責權利,重點突出如何保證行醫安全。第二,聘用方學科&&人需考察和觀摩多點執業醫生所開展的手術和某項醫療技術的專業操作熟練程度,以減少診療風險。第三,驗證醫師所提供的有效執業醫師證、身份證、電話和固定居住地等,並備案。

  ■“走穴”現狀

  專家們週末時常在機場碰面

  雖然按照政策規定,醫師只能在就職醫院行醫,但以“專家”、“顧問”、“指導”為名外出開展醫療行為早已經是行業的潛規則。每到週末,不少大醫院的院長、教授、主任等經常會在機場碰面——大家都準備坐飛機到外地醫院會診、手術。

  本市某三甲醫院肝膽科專家盧華(化名)目前是6家三甲醫院的客座教授,其中4家是外地醫院。她幾乎每週都要打“飛的”往返于幾家醫院。據她透露,受邀請開展“飛行手術”的醫生大多是外科、心血管、顱內等領域的頂尖醫生,“知名度越高,‘走穴’的機會越多”。

  “多點執業行醫是醫療行業的現實需要。”盧華表示,一方面,受病情所限,危重患者只能躺在醫院重症監護室,無法前往其他醫院找專家手術;另一方面,受醫保異地報銷比例降低的影響,許多患者寧願出“點名費”、塞紅包,請國內知名專家前去會診。

  對此,衛生部門表示,在此次出臺的《辦法》中,主要是針對本市區域內的醫師多點執業行為進行規範,醫師在異地開展醫療行為多是通過會診的方式,但事前應簽有相關協議。同時,醫生應慎重進行異地診療,以防因醫療事故引起的糾紛。

  ■患者擔心

  醫師在其他醫院出現醫療事故由誰負責?

  發生醫療事故“新醫院”擔責

  衛生部門表示,醫師需經其已註冊執業醫院的允許且經過書面同意後,方能開展多地點執業,其註冊醫院也會視該醫師的能力、本職工作的完成情況適時進行批准。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通過,醫師在第二或者第三執業地點行醫時,“新醫院”將對該醫師在本機構內行醫時出現醫療事故承擔相應責任。醫師也應辦理本人的醫療責任保險,若多點執業過程中發生醫療糾紛,由醫療責任保險買單。

  醫師如果忙著“趕場”,術後的檢查和康復指導能保證嗎?

  將定期考核“兼職”醫師

  衛生部門表示,為保證醫生在其第一註冊地點的醫療效果,本市已要求,開展多點執業的醫師不得擔任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以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臨床工作中。同時,本市將對多地點執業的醫師進行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將被暫停執業活動。

  ■患者實惠

  小醫院找到大醫生

  家住北皋地區的郭女士兒子剛滿3歲,但周邊除了一家以傳染病為主的地壇醫院外,再無大型三級醫院。每年換季時,兒子都會感冒,郭女士不得不請假跑到西二環的兒童醫院,從掛號到見到醫生,得用大半天時間,“跑上跑下的,排隊掛號;排隊問診,再排隊拿藥,每次都被折騰得不行”。

  郭女士説,如果兒童醫院或者兒研所的專家們能走進社區醫院,那麼自己不僅不用再請假帶孩子看病、浪費時間成本,而且孩子也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家能到基層醫院,無疑也會提高那裏醫生的水平”。

  子女不再摸黑排隊

  家住回龍觀地區的侯大爺患有多發性腦梗,雖然藥品可以在社區醫院領,但每次做檢查還是要去宣武醫院,“子女都要趁天沒亮就去排隊掛號,而且我們坐公交車往返需要3個小時,到那兒一般也都是中午了”。

  侯大爺説,雖然社區零差率藥品近年來不斷增多,醫生服務態度也不錯,但上了年紀,除了頭疼腦熱外,自己和老伴有病還是會直奔大醫院,“不用往城裏跑,在家門口就能挂上專家號,這對患者,尤其是我們腿腳不方便的老病號來説是最大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