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CPI破“5”食品漲價成主力 預計12月回落5%以內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3日 0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1月食品價格對CPI貢獻率: 全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14.7%食物油上漲14.3%水果上漲28.1%蛋類上漲17.6%蔬菜價格環比(比10月)回落了1.9% 製圖吳尚楠

  11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1%,再次刷新年內紀錄,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漲6.3%之後,中國28個月以來CPI創下的最高漲幅。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經濟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破“5”,環比上漲1.1%,其上漲主力就是食品價格上漲。此外,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1%,1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環比上漲1.4%。

  >>釋疑

  降價政策見效為何CPI仍高企

  食品漲價一成拉高CPI漲幅

  “11月物價的漲幅確實出乎很多人意料。”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食品類價格是CPI走高的主力,11月全國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了11.7%,拉動CPI上漲3.8個百分點,“貢獻”率是74%。

  政府針對食品價格上漲採取了很多政策,為何仍為CPI上漲做出“突出貢獻”?盛來運解釋,“蔬菜價格在11月下旬政策出臺後趨向明顯下降,但由於中上旬價格漲幅較大,所以整個11月蔬菜價格同比漲幅仍達21.3%。再加上蔬菜以外的食品價格漲幅有所擴大,像水果、雞蛋等,這些與季節有關的産品漲幅比較大。所以綜合下來後,食品對CPI的‘貢獻’率還是比較高的。”不過,從結構上看,蔬菜價格的顯著下降,已經體現了物價調控的效果。“根據我們在50個城市的食品監測調查,11月下旬的一些蔬菜産品價格比11月中上旬下降了10%左右,其他一些産品價格從12月份以後逐漸趨穩。”

  對於CPI的上漲,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也起了助推作用。盛來運介紹,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5.8%,拉動CPI上漲0.9個百分點。由於水、電還有入冬後取暖用煤價格的上漲,帶動居住類價格在11月份漲幅擴大,對CPI“貢獻”率達到18%,比上月擴大了1.5個百分點左右。

  會否突破3%的全年調控目標

  全年物價仍在調控目標範圍

  1月至11月累計,全國CPI同比漲幅已經達到3.2%,而年初確定的調控目標是3%左右。這是否意味著全年物價調控的目標已被突破?對於這一問題,盛來運在昨天的發佈會上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強調,“我們原來預定的宏觀調控目標是3%左右,而且是一個預期性的、指導性的目標,那麼3%稍稍過一點應該也還在這個調控目標的範圍之內。”

  盛來運表示,12月有很多穩定物價的有利條件。最有利的條件是國務院16條措施的效果會不斷顯現。另外,翹尾因素在12月就沒有了,這對拉低物價總水平也會産生積極的作用。

  盛來運同時表示,隨著各地落實國務院16條,今後一個時期是可以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

  未來一段時間CPI走勢如何

  預計12月CPI回落5%以內

  國家發改委負責人指出,穩定價格各項政策措施發生作用也需一個過程。國發40號文件的16條措施,有些是中長期的,如扶持農業生産發展;有些可以馬上見效,如免收鮮活農産品通行費,規範降低超市、集貿市場進場費、攤位費,以及加大國家政策性糧油投放力度等。近期的措施在12月20日前能全部落實到位,取得明顯成效。中長期措施的落實還需一個過程,如建立社會保障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法規等。

  他説,由於10月、11月份新漲價因素較多,對明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的滯後影響是較大的。

  預計明年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仍將高位運行。12月,去年對今年的翹尾因素下降一個百分點。加上11月底以來,居民生活必需品糧、油、肉、菜價格趨穩或有所下降,初步預計,11月CPI漲幅是今年的高點,12月CPI漲幅會有所回落,可能回落到5%以內。

  在兩節前,政府將繼續向市場投放政策性儲備糧油,確保市場供應,地方政府儲備一定數量的居民生活必需品,如越冬蔬菜,小包裝成品糧、食用植物油等,做好應對惡劣氣候情況下保障供應的預案。冬至前後,將向市場投放一部分政府儲備豬肉,增加供應量,確保兩節期間肉類、副食品的供應。

  >>影響

  不會出現惡性通脹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認為,未來通脹壓力將會持續較大,但是不會出現惡性通脹。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農産品價格會呈上漲態勢。資源、土地、工資、利率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是大勢所趨,這也會推動物價上漲。但由於國內工業品整體供大於求、糧食連續豐收,加上貨幣政策正在進行調整,未來不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

  CPI高企股市利空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11月CPI高企,加大了加息的預期,對下周的股市來説,是利空的消息。

  易憲容表示,央行採取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比加息力度要小,對市場的影響就會更小。迄今為止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股市沒有太大的影響。“現在看來,負利率已經達到2.6%,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又加大了。對股市來説,應該是利空的。”易憲容稱。

  加息會不會加大熱錢涌入的風險?易憲容持否定態度。他認為,我國和歐美國家的利率不是一個概念,不能單純的從利率數字上進行對比。

  >>政策走向

  從緊將是未來經濟政策主旋律

  無論官方還是市場都認為未來通脹壓力不可小視,並且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分析人士認為,決策層將加速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保持政策緊縮的主旋律。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從控制通脹的角度來説,加息仍然是最為有效的政策手段,利率的上調會影響居民未來的現金流,特別是控制房地産市場投機,限制資産泡沫的形成。除了加息之外,中國央行手中還有另外一個價格工具,這就是匯率。人民幣升值可以抑制輸入型通脹,減緩國內經濟面臨的壓力,並在較長時間內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和調整。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11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均超市場預期,通脹壓力增大,未來仍需繼續加息,且年內加息要比明年更好。現在加息有利於表明央行防通脹的決心,可以縮短政策生效時間差,同時有利於未來出現的資産泡沫化風險。他預測明年加息可達5-6次之多,存款準備金率可能上調到23%的水平。

  不過交行研究部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央行會慎用加息手段,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整準備金率等手段。從回收流動性的角度來看,存款準備金率更直接,而加息對控制物價的作用有限,還可能會影響企業的借貸成本,甚至導致海外熱錢流入。

  >>新聞觀察

  物價上漲壓力還將存在一兩年

  CPI漲幅11月破“5”,全年CPI漲幅可能超過3.2%,超出全年通脹控制目標。

  物價上漲,尤其是以食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給普通百姓生活帶來了較大壓力,也催生了囤貨抗漲的“海囤族”和節省開支的“摳摳族”。

  在此背景下,“通脹狙擊戰”全面打響。在各方“組合拳”威力之下,各地蔬菜食品價格已明顯回落,尤其是前期遊資參與炒作的大蒜、生薑等農産品價格明顯下跌,“一元菜”又回到市場。

  但從此輪物價上漲根源及長期走勢分析,此番“通脹狙擊戰”將是一場“持久戰”,低物價時代或許已經終結,物價上漲的壓力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還將存在。

  應該看到,2010年的物價上漲,突破了天氣異常、自然災害、供應“大小年”等常規的因素,增加了不同於往年的漲價驅動,這才使得物價走勢判斷在短短幾個月內發生了“逆轉”。

  正如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財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張岸元所説:“長期的貨幣超發結合目前時間點上整個社會成本的全面上升,是引發當前物價快速上漲遠超社會預期的主要原因。”

  貨幣超發的問題已毋庸諱言。2009年以來我國貨幣信貸天量投放對整體物價水平必然産生滯後推升作用。此外,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和貿易順差,加上歐美發達經濟體紛紛預熱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熱錢”加速流入也將加大我國通脹壓力。

  1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宣佈“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回歸“穩健”,10日央行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均是對危機思維下貨幣超發的修正,以及對回收流動性、抑制通脹的高度關注。

  而這輪物價上漲更關鍵的因素在於——各類社會成本特別是基礎性勞動力成本上升,這在食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蔬菜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商務部監測發現,11月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主要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漲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漲了62.4%。

  蔬菜“領漲”,生産經營成本的增加是主要原因。進入2010年,國內農用柴油、農用地膜和農藥等農資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生産、流通環節人工成本更是明顯增加。在農業從自給自足為主轉向商品化現代農業的過程中,農業核算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促使“勞動力成本”概念的出現。過去農民不把自己幹活時付出的勞動看作成本,但是打工後越來越認為自己的勞動是值錢的,因此播種、施肥、除蟲、採摘等都要雇工,勞動力成本成為推動CPI持續走高的重要推手。

  業內專家認為,由於長期以來務農收益遠遠低於務工收益,導致資本和勞動力持續向工業單向流動,這一失衡必然導致農産品供應減少、價格上漲。此輪物價上漲,只是工農産品比價的合理回歸。

  因此,通過政策以及臨時的價格干預,在短期內能有效遏制物價快速上漲,但農産品價格上漲的長期支撐仍較強。為防止價格干預導致供應減少、反過來推高物價的情況出現,我國亟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糧食蔬菜規劃,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降低農副産品流通成本,千方百計增加農産品供給。與此同時,通過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等措施,確保低收入群體生活。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馬文婷 周宇綜合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