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教育學會會長:加快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1日 1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教育部網站今日發表了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的文章《加快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文章稱,就教育本身來講,需要通過改革創新,特別是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來推進素質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今後教育工作的戰略主題,有著重大的意義,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國際競爭説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只有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培養大批具有社會責任心、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各類人才和一批能夠引領先進科學技術、引領先進文化的傑出人才,我國才能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的行列,才能在國際競爭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稱,近年來,素質教育觀念日益深入人心,並逐步轉化為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探索和生動實踐,創造了很多寶貴經驗。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校的陽光體育和科技藝術活動,以及招生考試製度等環節正在發生積極而深刻的變革。

  但是必須看到,推進素質教育雖然在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當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中小學生課業和心理負擔過重的情況;存在著重視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的情況;存在著只重視考試成績,抑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實踐能力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就業的競爭、有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有考試製度的制約等等。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産生的社會矛盾在教育上的集中反映。因此,推進素質教育是全社會的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文章指出,就教育本身來講,需要通過改革創新,特別是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來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規劃綱要》序言説到我國教育的問題是:教育觀念相對陳舊,內容方法比較落後,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行困難。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教育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深化教育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要樹立全面發展的觀念、人人成才的觀念、多樣化人才的觀念、終身教育的觀念、系統培養的觀念。教師相信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什麼是人才?只要熱愛祖國,有社會責任心,勤奮努力,為社會做出一定貢獻的就是人才。當然因為社會分工不同,人的能力不同,人才是有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是極少數人才能達到的。我們的校長、老師,包括家長都想培養英才,傑出的人才。這種追求卓越的思想可以理解。但傑出人才從哪來,是從群眾中來,是從眾多的普通人才中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也要發現有特別天賦的人才,因材施教,特殊培養。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英才才能脫穎而出。

  其次,要改善教育內容和方法,《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倡導啟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要做到這一點,也還是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要樹立學生是主體的觀念。老師要放開讓學生去思考,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探索。要倡導啟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山東杜郎口中學創造“先學”(預習)、“同學”(師生共同學)、“再學”(再思考)、“都學”(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不同地學) 的經驗就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當然教師仍然要起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啟發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第三,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興趣是學習的最強動力,歷史上很多科學家、文史學家都是從小對自己的專業學習很有興趣,然後經過刻苦努力,最終成功。所以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一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二是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有了這兩樣,可以無往而不勝。

  第四,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把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有時間思考,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有時間參加喜愛的科技文體活動。《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要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産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因此要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志願者活動。促進學生了解社會,樹立愛心,增強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講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綱要中指出,政府有責任、家長有責任,當然學校更有責任。學校的責任就是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對教師來講,就是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如果每節課都能讓每一個學生學懂學會,課外的作業負擔就可以減輕,就可以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第五,要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規劃綱》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中還提出要因材施教。要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提出採取多種方式來培養人才。因材施教早在孔子就提出來了,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學記》中就説:“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就是説教師要懂得教育規律,什麼能教,什麼不能教。又説: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也就是説,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學生學習的時候會有4種失誤:或者貪多,或者不求進步,學得太少,或者把學習看得太容易,或者遇到困難即停止。教師只有了解了每個學生學習的不同,才能揚其長,避其短,所謂“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我們提出: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文章最後強調,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當然還涉及評價制度、考試製度的改革。但最最關鍵還在於我們的校長、教師,當然還有家長和全社會都要更新教育觀念。家長和社會觀念更新了可以減少對學校的壓力。學校校長、教師觀念更新了就能創造出許多辦法來培養人才。學校通過改革創新,教育質量提高了,反過來會教育家長和社會。學校要起主導作用,引領社會輿論和教育家長。通過改革創新一定能出現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