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衛生部解讀衛生事業“十一五”發展成就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0日 15: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新聞發佈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司長李斌 攝影 中國網 王銳

  衛生部今天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衛生工作“十一五”成就。

  發佈會上,衛生部規劃財務司的李斌司長介紹了衛生事業“十一五”發展成就。

  “十一五”時期,是衛生事業發展非常不平凡的五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覆蓋城鄉的醫藥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穩步發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歲,孕産婦死亡率從2005年的47.7 /10萬下降到2009年的31.9/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5年的19.0‰下降到2009年的13.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2005年的22.5‰下降到2009年的17.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主要指標中涉及衛生的約束性指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已提前實現,《衛生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各項指標已基本實現,主要健康指標總體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有些地區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國人類發展指數國際排位明顯提高。衛生事業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做出了重要的、突出的貢獻。

  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五項重點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近期重點實施方案,啟動了醫改工作。全面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和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進程明顯加快。大力推進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層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全國超過30%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啟動實施。公立醫院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取得新突破。醫改工作實現了“開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人民群眾正在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面覆蓋,有效減輕了參合農民的就醫負擔。

  “十一五”期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實現了從試點到全面覆蓋的轉變,取得了明顯成效。參保人數達到8.35億,參合率達到95%左右,成為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醫療保障制度,促進了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人均籌資水平從“十五”末期的30元提高到150元左右,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左右,政策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已達到60%左右,超過60%的地區實行了門診統籌,參合人口受益面不斷擴大。開展了提高農村兒童大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較低的籌資水平有效保障了農村居民的健康權益,切實減輕了參合農民的就醫負擔,改善了農民就醫狀況,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婦女兒童健康得到有效保護。

  “十一五”期間,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不斷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大幅提升,未發生重大傳染病大規模流行。截至2009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26,163例。2006-2009年,全國共發現活動性肺結核患者396萬例;2009年新涂陽肺結核患者發現率達77%以上、治愈率為92%,均達到“十一五”規劃目標。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和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基本達到“十一五”規劃目標。全國所有血吸蟲病流行縣均達到疫情控制標準,疫情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廣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城鄉環境衛生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國家衛生城(鎮)創建和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達到“十一五”規劃要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點面結合,全面推進。

  逐步解決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重點問題,婦女兒童健康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4.73%,2008年5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患病率比2000年下降37.9%,均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開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積極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促進公共場所全面禁煙。

  四、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間,中央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58.4億元,支持近5萬個醫療衛生機構項目建設,其中縣級醫院近2000個,鄉鎮衛生院23,000個,村衛生室20,0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82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116個。初步建立了由55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3萬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組成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1100多所城市三級醫院與2139所縣級醫院建立對口支援和協作關係,在部分地區開展了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通過培養培訓、對口支援、執業醫師招聘等多種手段,提高基層服務能力。

  衛生人力資源總量持續增長、質量不斷提升、配置結構得到優化,服務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由2005年的3.57人增長到2009年的4.1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由1.60人增長到1.75人、註冊護士由1.06人增長到1.39人。衛生技術人員工作效率逐年提高,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數由2005年的5.3人次提高到2009年的6.7人次,日均擔負住院床日數由1.6天提高到2.3天。

  五、衛生監督工作進展明顯,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得到有力保障。

  衛生監督體系逐步完善。基本覆蓋城鄉的中央、省、市、縣4級衛生監督體系初步形成,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條件逐步改善。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力度,針對區域性、階段性的食品安全問題,開展專項整頓行動,啟動食品標準清理整合,擴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範圍,及時組織風險評估和預警,有效防範、處置因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新進展,職業病高發勢頭得到一定遏制。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放射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等公共衛生的監督管理工作不斷強化,非法行醫和非法採供血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醫療服務市場進一步規範。

  六、醫療管理力度加大,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

  開展創建“平安醫院”活動,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不斷健全醫政管理法制體系。全力推進臨床重點專科評估試點工作,加強和指導重症醫學科、病理科、急診科、新生兒室、康復科等臨床科室的建設管理,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穩步推進。組織開展醫院管理年、醫療安全百日專項檢查和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繼續開展大型醫院巡查工作。不斷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公佈了222個病種的臨床路徑。對醫療技術實行準入和臨床應用管理。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管理,保障臨床用藥安全。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持續加強血液管理,大力推進無償獻血工作,有效保證了醫療機構臨床用血需求。促進康復醫學事業發展,推動防盲、戒毒工作。

  七、食品藥品監管能力不斷加強,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食品藥品監管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重大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監管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行政執法和檢驗檢測水平大幅提高。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應急能力顯著提升。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進一步完善。藥品安全整治深入開展,市場秩序明顯好轉。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初步建立。啟動基本藥物全品種電子監管,建設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食品藥品“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各項任務完成總體良好,藥品安全狀況明顯改善。

  八、中醫藥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實施《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醫藥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發展環境明顯改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中醫藥服務覆蓋面和可及性明顯提高。中醫和民族醫醫院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大力推進常見病、多發病適宜技術推廣工作。中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和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順利推進,人才隊伍素質不斷提高,中醫藥繼承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法制化、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取得新成效。中醫藥産業水平進一步提升,文化建設新局面初步形成,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形成了中醫藥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衛生事業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認真做好重大活動衛生保障,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成效顯著。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建國60週年慶祝活動、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醫療衛生保障任務。汶川、玉樹特大地震及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實施緊急醫學救援、跨省區傷員轉運與救治,全力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開展醫療衛生防疫工作對口支援,加強災後醫療衛生機構恢復重建,實現了大災之後無大疫的目標。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後,全力協調事件調查處置,做好嬰幼兒免費篩查診斷,維護了社會穩定。面對全球範圍內暴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堅持依法、科學、規範、有序防控,最大限度減輕了疫情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危害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居民醫療衛生服務利用狀況顯著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2009年全國門急診人次達54.88億,比2005年增加13.91億人次;全國住院人數達到13,256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6072萬人次,均達歷史最高水平。2008年第四次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地區住院率為6.8%,比2003年增加近一倍;兩周新發病例未就診比例為37%,比2003年下降了7個百分點;城市和農村兩周患病因經濟困難未就診比例比2003年分別下降13個百分點和8個百分點;因經濟困難原因出院分別下降53%和67.3%。

  衛生公共籌資不斷增加,個人衛生支出比例逐步降低。“十一五”期間是中央財政衛生事業投入力度最大的時期,2006—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衛生事業資金1852.9億元。2009年與2005年相比,政府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從17.93%增加到27.23%,社會衛生支出所佔比重從29.87%增加到34.57%,個人衛生支出所佔比重從52.21%下降到38.19%。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有所減輕,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有所提高。(史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