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共遼寧省委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9日 1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遼寧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共遼寧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0年11月16日中國共産黨遼寧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符合遼寧省情、順應時代要求、凝聚全省人民意志的發展規劃,對於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全面振興取得重大階段性成就

  “十一五”時期極不平凡。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堅持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中央振興東北戰略、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瀋陽經濟區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難得機遇,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勵精圖治,奮力拼搏,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譜寫了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新篇章。這五年是遼寧經濟實力提升最快、社會建設成效最好的五年,也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

  (1)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到2010年末,預計全省生産總值達到1.75萬億元,年均增長13%,人均生産總值超過50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有望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23%;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實現了不低於振興以來以及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結構不斷升級,裝備製造、冶金、石化、農産品加工等支柱産業優勢增強,高新技術産業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崛起,服務業加快發展,特色産業基地和産業集群建設勢頭強勁。重大項目建設成效明顯,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瀋陽經濟區一體化和突破遼西北三大戰略協調推進。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城區經濟發展有了新進展。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取得新成效。

  (2)社會、文化和生態建設全面加強。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2005年的1.9倍和1.8倍。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棚戶區改造、農村安全水源建設等重點民生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城鄉義務教育全面實施,各級各類教育發展迅速。城鄉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快速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體育事業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紮實開展平安建設,社會和諧穩定局面不斷鞏固。循環經濟和生態省建設成效顯著,遼河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減排目標提前實現。

  (3)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國有大型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一批骨幹企業實現聯合重組,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經濟活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明顯增強。非公有制經濟長足發展,中小企業加快成長,成為促進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農村綜合改革紮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行政管理、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社會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加速推進。沿海與腹地良性互動的全面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實際利用外資成倍增加,對外貿易方式加快轉變,東北四省區等區域合作深入開展,全省開放型經濟邁上新臺階。二、“十二五”時期的形勢與總體要求

  (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環境。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速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體制活力顯著增強,積蓄了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大後勁。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及資源環境等約束越來越大,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傳統社會發展模式難以適應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

  “十二五”時期,是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我省經濟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為實現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基礎上,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瀋陽經濟區被確定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實現全面振興增添了新的動力;國有企業改革這一歷史性難題基本化解,長期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非公有制經濟和縣域經濟這兩塊“短板”逐漸拉長,為實現全面振興鋪平了道路;全省上下政通人和,幹部群眾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為實現全面振興營造了良好氛圍。經過“十二五”時期的繼續努力,我們應該而且能夠基本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目標。但還要看到,我們在進一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更要應對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遼寧自身存在的經濟結構不盡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矛盾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城鄉居民收入有待提高以及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將使我省加快發展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我們必須認清形勢,科學把握髮展規律,緊緊抓住、充分用好戰略機遇,有效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

  (5)制定“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指導方針和基本原則。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制定遼寧“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好中央進一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瀋陽經濟區被確定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優勢,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管理模式轉型為主線,堅持增量帶動結構優化、創新促進産業升級、發展保障民生改善,顯著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大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基本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奮鬥目標,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管理模式轉型為主線,必須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

  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管理模式轉型為主線,必須力求速度與質量、效益有機統一,實現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發展;力求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有機統一,努力培育競爭新優勢;力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力求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有機統一,推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力求強省與富民有機統一,保障全省人民共享振興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