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近千註冊球員“失蹤”倫敦奧運後中國恐無國奧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1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隊員對孩子説:人少,錢多,快來。 (設計對白)

  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倫敦奧運會之後,中國足球很可能無法組建一支國奧隊參加奧運會,因為在1993年年齡段的中國青少年球員很可能出現斷檔,這意味著屆時中國國奧隊將無人可用!即便是現在的國青隊(倫敦奧運會適齡球員組成)也只是在400名左右的球員當中選出來的,而北京奧運會國奧隊選才基礎人數為1400多人。足球基礎人才急劇流失,兩屆奧運會適齡球員就“失蹤”了近千人,這才是中國足球真正的危機所在!

  北京奧運會上的中國國奧隊,當初在2005年組建時,全國可供選擇的球員人數為1400多人。現在劉春明剛剛組建的中國青年隊,肩負著衝擊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重任,然而這支球隊早已輸在了起跑線上,因為中青隊集訓隊員只是從全國400多名適齡球員中選出來的。短短四年,近千人從中國足協註冊球員人數中“失蹤”。

  更令人擔憂的是,本屆中青隊,隊員都出生於1989年,沒有1990年、1991年年齡組的球員,説明在1989年年齡組之後,選才情況更加糟糕!根據中國足協的統計,目前在1992年這個年齡段上,全國註冊球員只有182人,人數都不夠撐起一個中超聯賽。已有業內人士警告,在1993年年齡段上,國內球員甚至斷檔,這意味著倫敦奧運會之後,中國很可能無法組成一支國奧隊衝擊奧運會!

  翻開歷史,青少年球員註冊人數萎縮的速度令人心寒。官方數據顯示,1990年至1995年間,國內青少年足球人才數量達到歷史高點,為65萬人。其後5年,這個數字略有減少,但也有61萬人之多。2000年至2005年,61萬變成了18萬。目前,在中國足協註冊的青少年球員一共只有5萬多人,而且年齡段越小註冊球員人數就越少!

  是什麼嚴重動搖了中國足球根基?知情人士透露,直到現在,中國足協都沒有統一的青少年訓練大綱,在培養青少年方面沒有計劃投入和培養計劃,他們把精力和資金都投入到國家隊和國奧隊身上。這正是中國足協一貫推崇的“政績足球”,從閻世鐸到謝亞龍,為了任期內國字號球隊打出好成績,不惜毀掉中國足球的幾十年基業。

  這場即將到來的危機,所有足球圈內人士都看得很清楚。事實上,從足協高層到各俱樂部,對此也都心知肚明。但是,過於看重眼前利益使得他們無法在青少年培養方面下大氣力和投入大量資金。目前,國字號球隊全線潰敗,所有人都開始真正審視中國足球存在的問題,中國足協也拿出了計劃來挽救岌岌可危的足球基礎。

  在這份計劃中,強調青少年培養體系應該走體育局、社會和學校一體的道路,這樣中國足球的未來就有希望。 遲鳳利

  探底

  國少隊員成國寶

  都説“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可是對於現在的中國足球來説,願意踢球的娃娃已經越來越少了。去年年初被任命為國少隊主帥的張寧當時可挑選的小球員總共只有109人,如今,這支球隊正面臨即將開打的亞少賽,而張寧也面臨著無人可選的尷尬境遇。 “我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我們就是希望這支球隊能夠多出一些人才。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像亞少賽這樣的經歷對於他們這些孩子都是財富,我希望他們能夠在這個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張寧説。

  從109人中挑出一支球隊,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沒有辦法,不管多麼困難,隊伍都要組建,都要通過刻苦的訓練讓球隊具備參加大賽的能力。”張寧最後不得不把挑選的範圍擴大到1993年年齡段,終於挑出27名球員。

  “這些球員可都是我們球隊的寶貝,在備戰期間以及打熱身賽的時候,絕對不能讓球員受傷,否則再去挑選將非常困難。我希望這27名球員都健健康康的,因為實在是沒有更多的球員可供挑選。”張寧説,“這些孩子都很聰明,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們都知道,如果10月份的亞少賽進不了四強,這支隊伍就不存在了,大家就失去了到世界大賽中去鍛鍊和提高的機會。因此,他們的求戰慾望很強。” 何曉敏

  盤整

  舉國體制拯救青訓系統

  為扭轉這一危機,中國足協今年年初曾經提出了一個通過中國體育“舉國體制”的優勢拯救中國足球青訓系統的方案。方案的核心就是,青少年足球的培養工作仍然由各地方體育局來完成,等球員年滿19歲,進入成年隊之後,再由各職業俱樂部“按需購入”。這一方案目前已經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高層的支持,很可能將在今年年底之前正式啟動。

  日前中國足協在向各省市體育局下發的青訓體制改革方案討論稿中表示,將以改革城運會和全運會賽制為契機,把整個中國足球青少年的培養納入到地方體育局旗下。“政府主導,共同參與,依託社會”,將原來靠市場自生自滅的青少年培養模式,改回為舉國體制。

  為了提高地方體育局的積極性,中國足協首先計劃對全運會足球比賽進行改制,除了將參賽隊伍由12支擴充為16支外,還特意增設了乙組比賽,為參加上屆城運會的隊伍提供新的平臺。同時,甲組冠軍所獲金牌按3枚計算,比原來的全運會足球比賽多了一枚,乙組冠軍也將有兩金入賬。

  一邊刺激,一邊限制。不久之後,職業球員將不得參加城運會和全運會。為了避免有些省市臨時買一支隊伍來參加城運會和全運會,屆時也將對球員註冊時間進行限制。在地方協會註冊滿5年的,才有資格參加全運會,參加城運會則需註冊滿3年。

  中國足協希望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各省市體育局都能夠成立相關年齡段的梯隊,讓青少年足球培養回歸政府,由政府“控制、管理、主導、主張、主持”,而不再任由社會足校自生自滅。

  但是中國足協的這一“救市方案”,卻受到了不少人士的質疑。有人表示,當時中國足球之所以最終從專業隊體制轉軌為職業足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出於金牌投入與産出比的考慮,一些省市體育部門,寧可將經費投入到一些個人項目上,而不願意加大對球類項目的投入。最終導致包括足球在內的一些大球項目極度萎縮。如今,中國足球在職業化這麼多年後,又重新走回老路,無疑意味著一種倒退,也無法真正改變青訓體制面臨的危機。中國足球要想真正走出困境,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需要的恐怕還是腳踏實地和尋找出一條真正適合中國足球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