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戴秉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全文)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11: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日前發表題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署名文章。以下為全文: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繪製了未來5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在對外工作部分再次提出,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是對當代中國對外舉什麼旗、走什麼路、達到什麼目標和怎樣實現目標的深刻闡述,對做好新形勢下的對外工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一、中國為什麼提出走和平發展道路?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並非主觀想象或拍拍腦袋的産物,而是我們深刻認識到當今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當今中國發生了很大變化,當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必須因勢利導,因時適變,走出一條既符合世界發展潮流又符合本國國情的路子來。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由於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迅猛進步,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儼然成了“地球村”。各國相互聯絡、相互依存、利益交融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共同利益變得越來越廣,需要攜手應對的問題越來越多,互利合作的願望越來越強,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已是一種“利益共同體”。任何國家哪怕是最強大的國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單打獨鬥,任何國家的行為不僅事關自己,也會對其他國家産生重要影響。那種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武力征服、威脅別人,或以非和平手段謀求發展空間和資源的做法,越來越行不通。那種以意識形態劃線,以各種理由拉幫結夥,一方或幾方就想獨攬世界事務的做法,也越來越不得人心。在日益增多的各種風險和挑戰面前,要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各國唯有同舟共濟而不是同舟共“擠”,同舟共渡而不是同舟共“鬥”,才有出路。

  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從搞計劃經濟到推進各方面改革,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狀態和片面強調自力更生,到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國際合作;從以意識形態劃線到主張各種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和諧並存,全方位發展對外關係,中國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牢牢把握現階段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也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同世界的聯絡越來越緊密,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絡在一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係,新世紀頭20年由國際形勢總體和平、大國關係相對平穩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提供的發展機遇就可能喪失。

  二、和平發展道路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深刻把握時代特徵和中國國情,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研究借鑒其他大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嶄新發展道路,既是我國發展戰略的重大抉擇,也是我國對外戰略的重大宣示。

  我把這條道路的特點概括為“五合一”:一是強調發展的和平性。中國不但不會搞西方列強侵略、掠奪、戰爭、擴張那一套,還要把我們的力量用來為世界和平服務,將發展與和平有機統一起來。二是強調發展的自主性。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的根本特徵,自力更生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三十多年來,我們始終把發展的基點和重心放在國內,主要靠改革開放,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奮,靠不斷擴大內需,靠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求得自身發展。三是強調發展的科學性。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既著力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又積極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確保和平發展進程有一個良好的國內環境。四是強調發展的合作性。中國是國際大家庭的一員,只有風雨同舟、利益共享、責任共擔,才是最符合自己和別國利益的。我們主張對外要友好,不要敵視;要合作,不要對抗;要互相信任,不要相互猜疑;要平等相待,不要強加於人。五是強調發展的共同性。中國堅持自己的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努力與世界各國實現共同發展,決不做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事。我們知道,要想自己發展,必須讓別人發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須讓別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須讓人家也活得好。

  三、中國的發展走向和戰略意圖是什麼?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和經歷國際金融危機考驗之後,中國的戰略走向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這裡要指出的是,所謂中國的戰略意圖並不像有些人想得那麼複雜、那麼深不可測,好像我們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野心。其實,中國的戰略意圖就是4個字:和平發展,即對內求和諧、求發展,對外求和平、求合作。這是在今後很長時期裏,我們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想的一件事,要做的一件事,是我們100年、1000年也不會動搖的一個方針。具體地講,就是要通過和平的方式,通過對自身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通過中國人的艱苦奮鬥和發明創造,通過同世界各國持久友好相處、平等互利合作來實現上述目標,使佔人類1/5強的中國人能告別貧困,過上比較好的日子,使中國成為人人安居樂業、大家和睦相處,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人與自然都協調發展的國度,成為國際社會最負責任、最文明、最守法規和秩序的成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根據中國的國情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總之,中國人窮日子過得太久了,最大的戰略意圖就是使自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過得好些,希望地球上的人們日子也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過得好些,除此別無他圖。我們黨把這一過程稱為“和平發展”,把實現和平發展的方式、方法和途徑稱為“和平發展道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這條道路已莊嚴地載入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這次全會又以“十二五”規劃建議的方式重申,足見中國共産黨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誠意和決心。

  四、如何看待中國取得的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的發展更備受國際社會關注,許多人認為中國已是發達國家,可與美國平起平坐了。這種議論一方面説明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完全可以實現國家發展的,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另一方面也説明這些人對中國的發展狀況和程度還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其實,無論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總量有多大,發展成果都要由13億人分享。目前我們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只有3800美元,世界排名在第104位左右,甚至低於不少非洲國家。按聯合國人均一天一美元的生活標準,中國今天還有1.5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即使按人均收入1200元的貧困標準,中國還有4000多萬人未脫貧。目前還有1000萬人沒有用上電,每年還要解決2400萬人的就業問題。中國人口多、底子薄,城鄉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産業結構不合理,生産力不發達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無論如何都還是一個人口大國、經濟小國,一個名符其實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遇到的經濟、社會問題可以説是世界上最大、最難解的課題,沒有任何驕傲自大的本錢。中國要真正發展起來,人民過上比較好的生活,還有漫長而艱辛的路要走,還需要幾代人甚至更長時間的不懈努力。即使那時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接近美歐日等西方國家,我們的經濟和生活質量也還是遠遠落在它們後面。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即使中國將來強大起來了,仍將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員,仍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團結合作,共同發展。這是由我們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戰鬥友誼、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決定的,絕不會因為中國自身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變化而改變。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中國都始終是發展中國家最真誠、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兄弟和夥伴。儘管我們在同發展中國家發展關係的過程中還有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但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是光明磊落的,是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真誠友好的,所謂“新殖民主義”的帽子無論如何也戴不到中國的頭上。

  五、中國發展起來後會不會在世界上爭霸?

  這個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反對霸權主義已經寫進了中國的憲法,也寫進了中國共産黨的黨章。恐怕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大國、哪個政黨能夠這麼做。

  歷史地看,中國沒有擴張稱霸的文化和傳統。我們有幾千年以“仁”、“和”為核心的政治文化傳統,崇尚“和為貴”、“親仁善鄰”、“協和萬邦”。幾百年前,中國即使在最強大、國內生産總值佔到世界30%的時候,也沒有去搞擴張、搞霸權。鄭和曾率領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帶去的不是血與火、掠奪與殖民,而是瓷器、絲綢和茶葉。在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從中國得到的不是威脅,而是繁榮。從西漢起,中國的版圖大體上就是今天這個樣子。

  現實地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國的振興完全可以通過平等有序、互利互惠的國際競爭與合作實現,不需要也不可能再走挑戰國際秩序或挑戰別國的老路。世界上一些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擴張主義的路不能走,軍備競賽的路不能走,稱霸世界是一條死路,和平發展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中國越發展,就越需要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合作,也越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是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對外關係中最大最深的體會,也是我們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寶。這個法寶我們要牢牢抓住,絕不會丟棄。

  從我們的根本政策看,不當頭、不爭霸、不稱霸,是基本國策和戰略選擇。一個國家是否威脅世界,關鍵要看它奉行什麼樣的政策。我們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力,絕不做稱王稱霸的事,也不尋求主導世界。鄧小平同志曾經説過,如果 中國有朝一日在世界上稱霸,世界人民就應當揭露、反對並打倒它。這一點國際社會可以監督我們。

  至於説中國要取代美國、稱霸世界,那是神話。政治上,我們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尊重各國人民對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選擇。經濟上,我們自己要繼續一心一意謀發展,也樂見各國繼續繁榮發展,謀求共同進步。軍事上,我們不搞軍備競賽。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讓13億中國人穿得好一點、吃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出行方便一點,不可能也不願把大把大把的錢都花在軍費上。

  我們自己不謀求霸權,也不會同其他國家在我們這個地區爭奪霸權,搞什麼共同霸權,或搞什麼“門羅主義”。我們奉行的是“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亞太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自身發展營造穩定、良好的周邊環境,與有關各國實現互利共贏,願意永做東盟和亞洲各國的好朋友、好鄰居、好夥伴。我們與亞洲國家簽訂的雙、多邊協議沒有任何排外條款,我們對區域合作持開放態度,我們的意圖是透明的、善意的。我們也希望有關國家在亞洲的所作所為不以防範、遏制和損害中國為目的,希望有關國家在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生存發展的這個地區,在我們家門口的言行也都是善意和透明的。如果把中國的發展看做機遇,並且善於抓住這個機遇,就會從中受益。如果成天懷疑中國的地區和國際戰略意圖,把主要精力放在挑毛病、找麻煩上,就會喪失與中國合作的良機。那種要拉幫結派對付中國、遏制中國的圖謀,那種在地區國家間挑撥離間及在中國近海搞聯合軍演的做法,更是典型的冷戰思維,既不合時宜,又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更會失去同中國發展合作關係的歷史性機遇,註定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