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香港電子病歷覆蓋所有公立醫院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7: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何省去重復檢查,讓病人高效就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是香港醫療界多年來關注的問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就開始探索“電子健康記錄”系統,也就是內地的“電子病歷”。經過多年實踐,該系統已存儲超過800萬名病人的醫療記錄、8億項化驗結果、3億多份處方以及3400萬個放射圖像;覆蓋幾乎所有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及診所提供的臨床服務。

  統一標準正在訂立

  灣仔某傢俬人診所的廖醫生告訴記者,“任何一傢俬人診所的醫生,只要向政府提出申請,都可以獲得一組登錄名稱和密碼,在獲得病人授權後,就可以通過互聯網讀取病人在公立醫院的病歷數據,包括臨床診斷及治療、化驗報告、藥物處方、藥物過敏反應等。對我們私人執業的醫生來講,這減少了很多檢驗、問診的時間,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不同於內地,香港醫療市場高度發達,不僅有醫院管理局轄下的40多家大型公立醫院,還有大量私立醫院和個人診所。要建設一套互聯互通的電子病歷系統,需要特區政府提供市場化解決方案,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推行,效果未必最佳。

  對此,食物及衛生局表示,“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有權選擇適合他們業務需要的電子病歷系統,硬性規定所有醫療機構全面使用醫管局的管理系統並不可行,也不是業界希望見到的情況。”

  政府正連同業界為不同系統相互聯通訂立一個標準,併為私人醫療機構提供技術協助。

  保護私隱為重中之重

  今年6月10日,香港明愛醫院一個存有3000名病人資料的計算機硬盤被盜走;7月26日,瑪麗醫院有超過700名病人資料失竊。連續兩起醫院計算機被盜案,令香港市民對病人私隱的保護開始格外關注。香港“電子健康聯盟”調查顯示,有71%的私家醫生擔心病歷互通後會出現病人資料外泄。  

  就職于伊麗莎白醫院的胡德超醫生認為:“電子病歷推廣至全香港醫療機構,可以為提高醫療機構效率帶來很多好處,但是信息畢竟保存在電腦中,無論是存儲還是發送,都可能面臨病毒、黑客的威脅,在全面聯通之前必須做好保護病人私隱的工作,給整個系統提供完善的保護。”

  不過,一些醫院自有應對之法。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高級醫生毛家亮介紹説,醫院有專門團隊負責電子病歷,力求信息安全無虞。“首先,每個有資格登錄系統的人都有單獨的用戶名稱,每次登錄都會留下詳細記錄,如果資料外泄,可以回溯追查問題出在哪;其次,醫護人員只可以查看跟自己科室相關的病人資料,各部門間設有調閱權限;再次,調取一些比較敏感的資料,例如艾滋病人、精神科病人的資料,需要更嚴格的手續。而且醫院有一套完善的應變機制,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外泄事故。”

  下一步將全港推行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計劃,2013至2014年度將推行全港性的“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連接所有公立和私家醫院。

  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下轄的電子健康記錄統籌處估計,未來10年系統建設的總開支約為11.24億港元,但從長遠看則可節省8.6億港元,因為系統可以儘量避免藥物、處方錯誤,並減少使用紙張病歷。

  這樣一套被香港醫療界稱為“香港最多醫生使用,世界上可能也是最多醫生使用”的電子病歷系統,帶給業界的驚喜遠遠多過遺憾。如果説有什麼不足的話,“在繁忙時段,搜尋病人資料會有些延遲,但大部分都是小問題,一個電話到醫管局,可能幾分鐘就解決了”,胡德超醫生説:“當然,也不能説這套系統能令所有人都滿意,只是目前為止運作比較合理。”

  對未來電子健康記錄系統的發展,香港公私營醫療機構的專家更多持樂觀態度,電子病歷的互聯互通的前景更加誘人。

  “現在收治的很多急症病人,都是在馬路上被救護車直接送來的,依靠隨身攜帶的身份證,我們能很方便地查出病人可能的病因,例如心臟病、糖尿病等等,大大加快了救治過程。”毛家亮醫生認為,相比較硬體操作來説,影響電子健康記錄在港推廣的制約,還有醫生的思維習慣和操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