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陜西兩位農民走上美國哈佛大學講臺(圖)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20: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演講現場

  新華網陜西頻道12月1日電(記者許祖華)“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能夠站在哈佛大學的講堂,我做夢也沒想到!我衷心地感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帶我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説起前不久在哈佛大學演講的事,剛從美國回來的陜西省清澗縣農民惠國海仍然抑制不住心裏的興奮。

  11月22日,今年58歲的惠國海和來自陜西省白水縣的蘋果種植大戶曹謝虎第一次走出國門,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武學一起參加了由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組織的農業與食品論壇。

  在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的講臺上,這兩位來自中國西部的農民,用圖片和他們自己的語言,向100多位與會代表介紹了他們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當地建立的蘋果試驗站和紅棗試驗站,科學種果、種棗致富的情況,博得陣陣掌聲。

  記者近日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見到剛從美國回來的惠國海和曹謝虎時,他們顯得非常輕鬆。

  “雖然我們聽不懂外語,但是從現場的反映來看,他們對我們所講內容非常感興趣。”曹謝虎説。

  操著一口濃郁陜北方言的惠國海説:“因為我們説的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非常熟悉,沒啥緊張的。只是我的陜北話讓給我們當翻譯的中國留學生有些費力。”

  惠國海的家在陜西北部的清澗縣,這裡地處山區,靠近黃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所産紅棗品質特別好,是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然而,按照傳統的作務方式,紅棗的生産效益並不高。

  “以前不懂技術,我6年投入18.5萬元,總收入才7.5萬元,虧損11萬元。正當我煩惱之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我們縣建立了紅棗試驗示範站,在專家指導和幫助下,我真正掌握了密植園紅棗栽培技術,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年收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50萬元。”惠國海高興地説。

  今年47歲的白水縣果農曹謝虎和惠國海有著同樣的感受。“1995年,我栽植了6畝多蘋果,但由於缺乏務果技術,樹長了七八年,産量僅0.75萬公斤,收入不到2萬元。正在我進退兩難的時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我們縣建了個蘋果試驗站,專門指導蘋果生産,推廣蘋果新技術。”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曹謝虎掌握了科學種果的方法,依靠蘋果收入他不僅供兩個兒子上大學,還蓋起了300平方米的新房,開上了小車。

  據了解,今年11月,哈佛大學教授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武學率農業科學家和農業科技服務受益者團組赴美國參加農業與食品論壇,這一論壇是美國個人與公共、科技與消費者食品政策委員會的第十七屆年會,今年的主題是未來糧食系統的發展及如何實現,參會者多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中國農民代表參會尚屬首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武學在會上作了題為“讓農業科技走進千家萬戶”的主題演講,著重介紹了學校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如何為農民服務的情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白水蘋果試驗站首席專家趙政陽教授也在會上作了演講,以蘋果生産技術的推廣為例介紹了學校專家如何服務農業産業發展、幫助農民科技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