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解析高校“結盟”背後的是是非非:減負還是掐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9日 23: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四川石室中學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北大在川招生負責人介紹自主招生內容。王迪攝

  前有“清華係”,後有“北大系”;“理工係”緊隨而上,匆忙登場,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大幕初啟,高潮已至。

  短短數天,“清華係”7校、“北大系”13校、“理工係”8校,近30所中國頂尖大學上演一場“結盟”大戲,局勢瞬息萬變,“戰況”撲朔迷離,即將開始的2011年度高考自主招生註定精彩眩目。

  高校急切“結盟”,將把探索中的高考改革引向何方?議論聲中的人才選拔評價機制又該如何走得更好?本報記者對話考試製度研究者、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若玲,解析高校“結盟”背後的是是非非。

  從分散到統一是世界各國高校招生的共性

  記者:去年,清華首倡五校聯考,似乎並未引起太大震蕩。但今年,局勢變動如此之劇烈,令人驚嘆。“亂局”之下,褒貶、質疑之聲四溢,您怎麼評價當前高校急切結盟的事實和趨勢?

  鄭若玲:當前高校紛紛“結盟”招生,反映了高校招生由分而合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也吻合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規律。自主招生改革已進行了十年,隨著教育部的逐年放權,高校的改革空間與自主權也逐年擴大。但由於各校單獨舉行的自主考試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成本巨大,也給考生帶來經濟與身心等方面的沉重負擔,出於節約考試成本、方便考生考試與選擇、提高考試效度等考慮,近年來出現若干個自主招生高校“聯盟”並不令人意外。實際上,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自主招生聯盟這一事實本身,也證明了統考的優勢。由政府或專業考試機構主持的統一考試,或者由若干同類院校共同主持的自主招生聯合考試,無論從命題的信度、效度還是從嚴密性、權威性、效率方面等,都高於各校主持的單獨招考。由分散走向統一也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招生的共性,只是在多大程度上的統一或者採行統考成績的權重不同而已。

  記者:的確,對於“結盟”的初衷,無論是“清華係”還是“北大系”都強調了減輕考生負擔,增加選擇機會。但質疑的焦點恰恰在此,是減輕考生負擔?還是抱團掐尖?聯考的副作用會不會更大?掐尖與壟斷,是一種必然而正當的存在,還是可以在制度設計上予以規避,而最大限度地為選拔人才服務?

  鄭若玲:從整體上説,這種聯考聯招比各校單考單招的副作用更小。畢竟,類型、層次相似的高校,在招生對象層次與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較靠近,進行聯考聯招有利於提高考試選拔的效率。當然,名校聯考聯招在客觀上可能會對其他高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源競爭衝擊。目前,有統一高考成績作為招生的前提條件,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都能達到相應的基準。如果這些學校在自主招生考試選拔中注重對學生個性、興趣與特長的考核,而不是一味的“以分數論英雄”,可能更利於避免惡性競爭、選拔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