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15: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産生和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集中體現,這一理論至少包括了六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繼承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又不斷推動著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不斷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新的實際相結合,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道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也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並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迄今為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産生與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的階段:

  第一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探索的起步。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毛澤東對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蘇聯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提出了要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走自己道路的思想,並對蘇聯的模式和蘇聯的理論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見解。同時還發表了《論十大關係》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重要文獻,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艱難曲折中得到了發展。

  第二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促進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道路,確立了包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等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

  第三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完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分析我國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公平正義等重大戰略思想,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和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集中體現。這一理論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內容:

  (一)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共同富裕、生産資料公有制和計劃調節等方面闡述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從實際出發,發展和創新了對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認識,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從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後,黨中央又提出了“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的成果”的思想。

  二是從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完整的體系,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等。

  三是從屬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統籌兼顧”等重要論斷。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生産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産黨從實際出發調整和改革了我國的所有制結構。黨的十五大報告正式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同時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兩個基本原則,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指明了現階段中國經濟制度的根本性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可靠的經濟基礎。

  (三)社會主義分配理論。對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製度,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過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在新的社會制度中,“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生産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二是共産主義的高級階段將實行按需分配原則,低級階段則要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分配理論從以下三個方面繼承和發展了上述分配原則:一是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二是堅持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大,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三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社會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是中國共産黨人在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進程中作出的歷史性貢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它既要反映和體現市場與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要反映和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包括: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兼顧效率與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等。

  (五)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理論。發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是中國共産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關於發展的思想和理論非常豐富,主要有:關於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和發展是硬道理的理論,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和科教興國的理論,關於做好“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關於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理論,關於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理論,關於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理論,關於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論,關於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理論,關於堅持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理論,關於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理論,等等。特別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

  (六)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理論。實行對外開放和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一內容包括以下主要的原則:一是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二是強調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客觀進程,具有二重性,可以有兩種發展趨勢:一方面它促進世界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各國生産力的發展,從而造福各國人民。另一方面它是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全球擴張,進一步加劇世界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繼續擴大南北發展差距,加劇貧富分化和環境惡化。我們應選擇並推進前一種趨勢,警惕並控制後一種趨勢。三是要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係,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同時,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實現自主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除了以上六個方面的內容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建立創新型國家的理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理論、政府職能和政府調節的理論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過,以上六個方面的內容可以説是最基本的了,它們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生産、分配和交換等主要環節,以及基本制度、經濟體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等主要方面。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對社會主義經濟運動規律的認識和掌握還很不夠,還有許多未知的必然王國。因此,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內容不是凝固不變的,是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産生和發展起來的,集中體現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産生與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的立場或價值觀、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分析框架以及基本的制度規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既是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上形成的,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實踐所要求的,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並不是要堅持其中的某一個具體的觀點或結論,而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論原則,並以此為指導研究中國的具體情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特有主題、活的靈魂和不竭的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光輝歷史、系統經驗和豐富的實踐,它繼承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又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新的偉大實踐,不斷推動著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需要正確借鑒並廣泛吸收西方經濟理論以及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兼容並包,博採眾長。但必須注意的是,現代西方經濟理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反映了現代化大生産和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經濟運行的一些一般規律,另一方面它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反映了發達資本主義特殊的歷史條件、價值體系和利益要求。因此,對於西方的經濟理論我們絕不能照搬照抄,而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科學地借鑒和吸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只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實踐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堅持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正確借鑒並廣泛吸收西方經濟學以及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理論。(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責任編輯:杜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