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14: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關鍵是要緊緊抓住科學發展觀這個靈魂,吃透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提高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高全黨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一定要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一、科學發展觀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礎上,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發展觀既是人們對發展問題的總的看法,又是解決發展問題的總的方法,是關於發展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具體體現。一定的發展觀受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的發展觀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礎上的,是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認識和解決中國發展問題的最新思想成果。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發展問題、科學地把握髮展規律,體現為世界觀;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發展問題、科學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體現為方法論。我們説,科學發展觀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礎上,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具體體現,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科學發展觀是辯證的發展觀。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什麼叫發展?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是事物的一種運動狀態,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的運動狀態,而是特指事物向前,而不是倒退的前進運動;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的由低級向高級進步的運動;是由小到大的,由舊到新的,由落後到先進的,不斷地推陳出新的創新運動。發展就是事物辯證的運動過程。在原有基礎上的重復,甚至倒退的運動都不是發展。科學發展觀就是從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的思維方式出發對發展問題的科學認識。當然,發展作為事物運動的狀態也有快、有慢;有單一的、有全方位的;有不平衡的、有均衡的;有不協調的、有協調的;有一時的,也有持續的。科學的發展觀追求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協調的、全面的、合理的發展。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發展應該是辯證的發展,辯證的發展是不斷解決矛盾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協調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

  第二,科學發展觀是唯物史觀的發展觀。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觀,即歷史唯物主義,是認識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觀的第一個方面是強調歷史決定論。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歷史發展,歸根結底,是生産力的東西、經濟的東西、物質的東西所決定的。發展是硬道理,社會發展歸根到底首先要解決好生産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第二個方面是強調歷史辯證法。首先,強調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能僅僅把經濟、生産力歸結為是發展的惟一因素,要講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整體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其次,既重視人和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又重視自然因素對社會與人發展的制約性。最後,強調人是發展的目的、發展的主體,而不僅僅是發展的手段。歷史唯物主義就是從現實的人出發,以現實的人的發展為目的的社會發展理論。正是從這樣一個歷史觀出發,馬克思主義把人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作為社會發展的目的,把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創建未來社會的本質規定。科學發展觀就是從馬克思主義歷史觀高度對發展問題的科學認識。一是科學發展觀是有重點的發展觀。重點就是抓住最主要的東西、決定性的東西,就是生産力、經濟、物質的東西;二是科學發展觀是關於社會辯證法的發展觀。什麼是社會發展的辯證法?就是講發展重點的時候,還要講其他因素的作用,講人的作用和滿足人的需要的目的。社會發展不等於單純的經濟增長,它內在地包括穩定、公平、民主、價值等社會和人全面發展的諸要素。社會發展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三大部分缺一不可,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缺一不可,社會發展是一個全面系統的過程。

  第三,科學發展觀是尊重規律的發展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貫穿科學發展觀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精髓,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規律,照規律辦事。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尊重和把握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科學發展觀就是以認識發展的客觀規律、尊重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照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這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為基礎形成的對發展問題的科學認識。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係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所要回答的一個基本問題,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來看,任何事物,無論是自然、社會,還是人類思維,都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們只有尊重規律、認識規律、把握規律,按照規律去辦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人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反之,就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科學發展觀也正是要回答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問題。正確處理好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之間的關係,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大國。隨著向工業文明的邁進,人口、生態、環境、資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一定要把控制人口、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産力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積極倡導和推行循環經濟,努力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文明發展之路。正因為科學發展觀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礎上,決定了科學發展觀必然成為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問題,如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一樣,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初步形成了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思想。他強調社會主義必鬚髮展生産力,提出了實施工業化的趕超戰略,希望以超常規的發展,趕上西方發達國家。但是,由於受“左”的路線干擾,在很多方面違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致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遭受重大挫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總結了以往的經驗教訓,實現了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提出和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要發展”的課題,初步回答了關於發展目的、發展戰略、發展道路、發展動力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提出了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發展提到了“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高度,強調發展要有新思路;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要實現區域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等等,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有了新的昇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科學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鮮經驗的基礎上,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階段性特徵,明確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同三代領導人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既一脈相承,又有新的創造,賦予了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科學發展觀,不僅進一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要發展”的問題,而且富有創造性地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發展、發展什麼等重大問題,豐富、創新和完善了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二、科學發展觀是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根本指針

  我國改革開放26年來成績是巨大的。2003年我國遇到非典,GDP仍然保持9.1%的增長速度。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預計,2005年國內生産總值將超過15萬億元,財政收入將達3萬億元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但同時必須看到,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迫切要求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十六屆三中全會全面分析我國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五個統籌”。“五個統籌”實際上就是“五對矛盾”或“五大問題”。其中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城鄉發展的不平衡,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不平衡,這“三大不平衡”是“五對矛盾”中更為突出的問題。五中全會進一步分析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形勢、特徵和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從生産力發展面臨的諸多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從實現可持續發展遇到的能源、資源、環境、技術的壓力;從解決“三農”問題的艱巨性;從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的狀況;從全面滿足各方、各種利益需求的繁重任務;從縮小各種發展差距的艱巨性;從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壓力;從發展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的更高要求;從人民內部矛盾多發易發現狀與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的一系列新問題;從社會穩定與和諧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等十個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三中全會揭示的“五大矛盾”和五中全會分析的“十大問題”,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産力不發達,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經濟結構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解決“三農”問題任務相當艱巨;就業壓力依然存在,收入分配中矛盾較多;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處理社會利益關係的難度加大等等。我們在前進道路上還將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一定要破解這些難題、化解這些矛盾、解決這些問題。破解難題的關鍵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只有始終不渝、堅持不懈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化解諸多矛盾和問題,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的、良性的、全面的、協調的、健康的軌道,最終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前進。正因為如此,科學發展觀是解決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根本指針。

  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七大”主要目標。這“七大”目標,涉及到經濟發展、能源消耗、自主創新、經濟體制、對外開放、義務教育、城鎮就業、社會保障、城鄉差距縮小、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改善等各個方面,是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可操作的發展目標體系的具體化。《建議》從這一目標體系出發,提出當前應該解決的“七個”重點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七個重點任務集中解決的是城鄉不和諧、區域不和諧、人與自然不和諧的問題,其核心依然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十一五”時期,必須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等“六個必須”。“六個必須”體現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聯絡和相互促進的,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根本原則。而“六個必須”原則,又是科學發展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相結合的産物,是科學發展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於關鍵時期的具體化。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要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這一要求,必須把握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原則;緊緊抓住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線;切實抓好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堅持實現不斷提高全國人民生活的根本目的。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靠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十一五”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只有用科學發展觀武裝人們的頭腦,成為人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指南,“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才能成為人們自覺的行動,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

  中國共産黨是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執政黨,黨的執政能力如何,直接關係到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全局。科學發展觀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為人民執好政,並保持長期執政的根本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證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任務的重要法寶。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標誌著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能力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黨的執政能力如何,是通過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成效體現出來的。執政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説,就是執政黨運用國家政權等執政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國家建設好的本領。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能否把社會主義建設好,首先要解決好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問題,解決好發展觀問題。黨的執政能力如何,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如何,一定要看黨能否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形成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的發展理論和指導思想,並能夠隨著時代條件的變化不斷加以創新。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今天,是否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衡量黨及黨的領導幹部執政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黨執政能力建設如何的重要標準。黨的執政能力首先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能力。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能力,具體體現在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問題上,即體現在解決為什麼要建設和發展,怎樣建設和發展,建設和發展什麼等一系列問題上。解決這些重大問題,首先就需要確立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的指導思想,需要解決科學的發展觀問題。發展觀對於國家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起著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指導作用,在正確的發展觀指導下,就會推進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和諧、快速、可持續的發展,就會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進展。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同時就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過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做到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産黨執政規律,實現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任務也是一致的。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全面協調發展的重大任務。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且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的全面共同發展,是實現“五個統籌”的發展,即統籌好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是要通過提高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能力,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任務。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各級領導幹部的領導素質與能力,對全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可以促進黨及其領導幹部全面提高領導素質和執政能力。黨的執政能力的不斷提高,又可以推進科學發展觀的切實落實,不斷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要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不斷增強黨的執政能力,並通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推進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

(責任編輯:杜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