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消費升級,如何滿足公眾期待?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4日 10: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熱點熱議今天我們如何消費②

  核心閱讀

  資本市場總是有著靈敏的嗅覺,自去年以來,伴隨一系列調控政策的出臺,消費升級,已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的概念。

  如果説不斷增長的居民收入和日益完善的保障制度,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那麼不斷培育新的消費業態,促進消費升級,就是要讓老百姓有錢想花、舍得花。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經常表述的:“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

  因此,如何刺激消費升級,不僅關乎經濟指數,也連著“幸福指數”。

  公共産品急需升級

  【百姓故事】

  山東省沂源縣青年農民齊登永長年在外打工,小有積蓄後想添置家電、改善生活,卻發現硬體條件不允許:村裏不通網絡,買了電腦也只能閒置;上下水系統不完善,建個洗澡間都難……

  近期農産品價格漲聲一片,農民增收有望,加上家電下鄉、建材下鄉等一系列刺激消費舉措,農村消費市場如火如荼。消費升級成為顯著特點:農村消費不再限於以前的衣食改善型,而升級轉向購買家電、家庭裝修等享受型升級。有政協委員就此指出,農村的消費環境還不足以適應消費升級,如農村用電負荷過低、交通不便和商品分銷渠道不足、故障消費品維修退換等,農村升級消費品購買、使用和售後服務環境都亟待改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這樣描述中國所處的階段:“我們已經從以溫飽為目標的生存階段,開始進入到以人的自身發展為目標的發展性新階段。以人的自身發展為基本需求,成為社會消費的最基礎的部分。”

  而恰恰是這個最基礎的部分,由於公共資源分配不均,並不能得到更高質量的滿足。“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是什麼?過去是生産品短缺,今天我們面對的是公共産品短缺。”遲福林説。

  正是由於公共産品缺乏,社會難題層出不窮:入園難、上學難、看病難……在遲福林看來,當公共産品短缺成為社會突出矛盾,增長“一俊難遮百醜”已成為歷史。“能不能釋放以公共産品短缺帶來的社會需求,對發展方向轉變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因此,遲福林提出,“十二五”期間,推動公共産品短缺背景下的改革應成為一個重要的著力點。“最重要的,一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我們轉變發展方式大局出發,初步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格局;二是在此基礎上,應當放開教育、醫療等中高要素市場。”

  文化消費潛力巨大

  【百姓故事】

  儘管生活在文化設施齊全的大城市,剛剛工作的小李業餘生活仍然顯得有些單調,並非缺乏情趣,電影院、音樂廳、演唱會不菲的價格,讓這個需要量入而出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文化消費不應該成為奢侈消費,本來就應走平民化的路子!”全國政協委員、銀川市秦腔劇團團長柳萍觀點鮮明,她認為要讓文化消費真正熱起來,就要降低“身價”,讓價格貼近公眾。有關方面要出臺價格指導政策,降低電影、舞臺藝術精品劇(節)目演出票價,使普通百姓都有消費能力,能夠看得起,以此擴大演出市場、增加票房收入。

  遲福林在最近一次公開演講中,也提到了文化消費的萎縮現象。根據他提供的數據,2000—2008年,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比例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城鎮居民支出由2000年的13.4%降到2008年的12.1%,農村由2000年的11.8%降到2008年的8.5%。

  “如果我們的政策一味放在刺激物質産品的需求上,不僅容易造成生産過剩,可能還會由此引發一系列的社會風險、社會矛盾。更重要的是,我們很難贏取消費格局和結構大的變化。”遲福林提醒道。

  而全國政協委員柴寶成的一份提案,則建議轉變大眾文化消費觀念,培育文化消費的自覺意識,提高文化消費能力,為更多國人備下更豐盛的饕餮文化盛宴。

  提案對當前文化消費的特點作了概括:文化消費水平偏低、實用性文化消費與休閒娛樂消費較受青睞、文化消費品價格與家庭經濟收入嚴重影響文化消費、知識産權意識非常淡薄。

  提案同時列舉了5種途徑來提高大眾消費能力:一是培養文化消費主體,提高文化消費的積極性,營造健康的文化消費環境;二是研究大眾文化趣味,提供適銷對路的娛樂性強的文化産品;三是降低文化産品的價格,提高收入水平,擴大文化消費空間;四是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提高版權保護意識,形成健康有序的文化消費市場;五是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倡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促進文化消費和閱讀風尚的形成。

  積極培育消費新業態

  【百姓故事】

  週末,北京平谷,一個叫“桃花深處”的汽車營地,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嘗鮮”。房車露營,這一在發達國家已經比較成熟的自主休閒旅遊業態,如今被引進到北京,北京市目前共規劃建設17個汽車露營地項目。

  近日,一項調查顯示,企業家對“未來5年消費結構升級會使需求顯著提升的行業”的判斷,按照選擇比重高低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健康服務”(75.2%)、“旅遊”(60.2%)、“教育、培訓”(51.7%)

  這樣的調查結果,一定是全國政協委員朱樹豪所樂見的。近年來,朱樹豪一直倡導“小康消費”的概念。他對這個概念的定義是:實物消費比例下降,服務消費比例上升;越來越多的增長收入用於購買發展型和享受型服務産品,特別是購買精神消費類的服務和産品。

  有鋻於此,朱樹豪提出了一個“全民休閒計劃”,建議各地重點扶持和發展危機抵禦力強、行業帶動面廣、民眾參與度高、具有品牌效益的大型旅遊休閒項目。

  九三學社中央近兩年則把目光放在了生態旅遊上,經過數次調研,他們向有關部門提出扶持生態旅遊的8項建議,如國家對旅遊産業的扶持政策要向生態旅遊傾斜,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鼓勵發展度假型、探險型、觀光型、科考型多種形式的生態旅遊,強化其富民作用;探索建立碳匯景區與碳排放地的碳交易機制,使生態旅遊能夠持續發展;建立生態旅遊發展基金,構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鼓勵景區使用環保節能技術,支持綠色企業的創辦與經營等等。

  多樣化需求,需要多樣化的服務。對於政府來説,從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出發,獨具慧眼地發現、扶持新業態,對於增強當地經濟活力不無裨益。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們建議,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産的導向作用,大力發展包括家政、社會化養老和旅遊、健身、非學歷教育等服務消費,積極發展網上購物、數字娛樂等新型消費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