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夫妻上海公寓大火中相擁遇難 火葬時無法分開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9日 1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鄭州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上海一高層住宅發生火災

  倖存者説,起火原因是有人在21樓燒建築垃圾

  夫妻緊緊抱在一起,火葬時也無法將他倆分開

  “如果我太太今天死了,我明天也不想過了。”一語成讖

  火災起因新説法

  三棟28層高的大樓為什麼同時在多風的秋季進行“節能減排外墻施工”呢?17日晚,在安置點泛洋酒店,記者見到了解內情的沙中明。他的哥哥沙國榮在此次火災中遇難。“這個小區的隔壁是南洋電機廠,就是你們今天看到的那一片空地,由於這片土地的開發商要進行房地産開發,而他們即將開發的樓盤可能會對教師公寓造成陽光遮擋,所以這個小區的居民都表示反對。為了緩解矛盾,安撫小區居民,南洋電機廠土地的開發商就提出要給教師公寓進行節能減排的改造。”沙中明向記者解釋了教師公寓外墻施工的原因。據沙中明介紹,該開發商對教師公寓的改造包括給大樓外墻增加保溫層、把居民家中的單層玻璃改成雙層等,而給大樓保溫層改造用的全是易燃物。

  沙國榮的女兒表示,事發當天風非常大,而且有人在該樓21層焚燒建築垃圾,不知這是否為大樓發生火災的原因?記者隨後從上海佳藝建築裝飾工程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正在接受警方調查。

  失去聯絡者近七成是老人

  截至17日,仍有36人尚未聯絡上。有些親人失蹤的人們至今還在苦苦尋找,不肯參加追悼會,心中懷揣親人活著的信念。死傷者詳細名單的一次次更新都牽動著無數雙眼睛和無數顆心。在渺茫的希望面前,家屬們毅然選擇了堅守。

  至17日下午,經過DNA比對,確認了膠州路728號膠州教師公寓53名“1115”火災遇難者中的26名遇難者的身份。此外,發生火災的居民樓內的居民中,還有36人未能聯絡上。

  在位於上海昌平路的膠州路火災安置點張貼的《未聯絡到居民名單》顯示,36名失蹤者中有6人未公佈姓名、年齡,另有10人年齡不詳。

  起火點位於10~12層,從名單中失蹤者所在樓層也可以看出公寓樓中部以上火勢較為嚴重。10層以上有26人、佔所有失蹤人員的72%。

  另外,失蹤者多數年歲較大,在公佈了年齡的17名失蹤者中有11人都是60歲以上高齡,高齡比例佔65%。其中,年歲最大的是84歲住在16層的殷以柏,最小的是16個月的夏雨晨。

  在位於上海市昌平路的膠州路火災安置點,仍有大量人員到這裡打聽消息。安置點張貼的《未聯絡到居民名單》中,仍有36人沒有音信。有群眾懷疑是不是被大火燒化了。

  據長期從事消防工作的人員介紹,上海大火燃燒時間不長,不足以造成人員燒化,即使燒傷、燒殘也會有屍體在,所以此推論不成立。

  據這位消防人員推測,失蹤的人員可能是出國在外,聯絡不上,和大火無關。

  另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未聯絡到的居民有遇難的可能,也有可能被親屬接走,還有可能在醫院接受搶救。

  層層轉包,到底多少民工失蹤

  上海膠州路失火大樓前,鮮花一片,寄託著生者無盡的哀思。記者注意到,整棟失火大樓正在作業的民工鮮有關注。到底當時有多少民工?失蹤民工究竟有多少?確認遇難或失蹤的民工家屬將得到怎樣的賠償?這也讓苦苦守候、望眼欲穿的失蹤民工家屬分外揪心。

  在火災現場,作業的民工到底有多少,上海官方的發佈會沒有公佈。記者了解到,僅僅做保溫材料施工的就有10人左右,這個施工隊就有兩人遇難,一人失蹤。當時還有不少民工正在作業,一部分民工逃往樓頂而獲救。讓遇難者和失蹤者家屬還憂心的是,民工這一塊由誰來負責賠償?

  受災居民一人補500元

  年近古稀的老上海人謝先生,和老伴久居澳大利亞,2個月前回滬度假,在膠州路728號租了一套房。起火當天,老兩口在外辦事,下午回家時,火勢已蔓延,進不了門。

  當晚,老夫妻倆被安置到久悅商務酒店。16日下午,他們走進酒店旁的一家保暖內衣店購物。

  本應比較冷清的工作日下午,店堂裏卻人頭攢動。一女營業員介紹,火災發生後,店裏的業務量驟增,其中多來自受災群眾。他們逃生時都顧不上拿衣服,得到穩妥安置後,紛紛趕來買衣禦寒。

  出門辦事,謝氏夫婦隨身只帶了零錢,“政府發給我們每個受災居民500元生活補助金,正好救急。”兩位老人手挽著手挑選衣褲。

  每戶受災家庭收到萬元慰問金

  昨天上午,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前往安置點,看望因“1115特大火災”受災的居民,併為每戶受災家庭送上萬元慰問金。

  悼念

  夫妻相擁遇難

  到火葬場也難將其分開

  那夜,有多少人未眠?你,我,都在同一場災難前,慟哭、痛思。

  大火過後,不知有多少家庭將天人永隔?我們盡力尋覓逝者在生的點點滴滴,以慰親友。

  11月15日,14時30分,童先生接到好友王芳的電話。電話那頭是緊急的呼救:“著火了,趕快幫我們報警。”14時35分,童先生報警後回撥電話,“這次我們可能真的要再見了。”王芳説。

  一語成讖。

  16日,童先生在龍華殯儀館見到王芳的屍體,“屋內另外3人也都走了,他們是王芳的丈夫、父親和保姆。”如果沒有這場大火,王芳夫婦會出現在童先生兒子的生日宴會上,“酒席都已經訂好了,她是我兒子的乾媽。”童先生哽咽著説。

  兩個月前,王芳和丈夫才回上海。她早年去日本留學,畢業後留在日本工作,和日本人橘幸弘(音)結婚,並已取得日本永久居住權。

  童先生和王芳已有十幾年的交情,他們是同學,在王芳旅日期間,一直由童先生一家幫忙照顧王芳的父親。“她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對朋友也非常好。”

  火災當天,正是王芳父親的生日。那天王芳提著蛋糕,拒絕了與別人同吃午飯的邀約,執意回家為父親過生日。“那天下午1點半左右,我還接到她的電話,誰知2點半就接到發生火災的電話。”

  童先生坦言,一開始他還較為樂觀。第一時間趕到火災現場後,時間漸漸消逝,樂觀的情緒也消失殆盡。

  童先生的希望最終還是破滅了,“在龍華殯儀館我幾乎都不敢辨認,太慘了”。據入屋的消防人員説,王芳和丈夫橘幸弘在廚房裏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到了火葬場也很難把他們兩個人分開。

  王芳和丈夫結婚多年,兩人非常相愛。據童先生介紹,橘幸弘曾説過這樣的話:“如果我太太今天死了,我明天也不想過了。”綜合《北京晚報》《新民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