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輟學闖廣東”可休矣 媒體稱慎學“丁俊暉模式”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8日 1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征戰廣州的丁俊暉依然很牛,如果他在20日單打比賽中成功衛冕,他將牛上加牛。這名年少輟學、在發育的青春期就創造世界斯諾克史罕見成績的神童,如今正成為中國大多數懷揣檯球夢想的青少年趨之若鶩的目標。但神童終究是依靠一種難以複製的“野蠻生長”而崛起的,他的成才模式能否成為薪火相傳的教材值得商榷。

  下一個丁俊暉是誰?當這樣一個問題拋向全國後,“闖廣東”和“赴英國”成為如今國內很多檯球項目“娃娃兵”的求才線路。在廣東,除了丁俊暉啟蒙教練伍文忠的檯球訓練基地外,一些規模良莠的檯球學校也在相繼崛起,相當一部分檯球“娃娃兵”放棄學業來到這裡苦練球技,許多“娃娃兵”甚至是舉家遷至廣東。因為當年經濟條件平平的丁家正是在孩子尚未讀完中學就破釜沉舟地“押寶”在此地的。

  年少顯天分,輟學闖廣東,球房猛修煉,一朝得揚名──這樣架構簡單的成長路線恐怕早就被諸多家庭當做劇本一樣排演。與此同時,許多城市的檯球少年即便不南下廣東,也在各自的城市將練球和打業餘比賽全然替代了學業,部分家庭條件豐足的甚至直接飛赴英國謝菲爾德檯球學院,因為那裏曾經是丁俊暉“升級”的地方,知識文化全然拋于腦後。

  事實上,英國謝菲爾德檯球學院只是名聲在外,那裏並不具備足夠強硬的培訓師資,就連斯諾克球臺也只有兩個,它聞名遐邇是因為每年有很多國際檯球高手在此練球、交流心得。這就好比武俠小説中的“華山論劍”,華山本無桃李天下的武學宗師,有的只是相互切磋的絕頂高手,凡夫俗子到此多半隻淪為懵懂看客──“赴英國”學檯球同理。

  對單純求藝的普通人而言,“赴英國”本就要經歷吃住昂貴而不便、語言障礙等基本生活問題,何況學藝。“闖關東”固然可以提升能力,但畢竟能從全國6000萬台球人口中脫穎而出站在領獎臺上的只有寥寥數人。此外,如今的中國體育人才培養越來越強調“體教結合”,放棄學業而對一廂情願的美好未來孤注一擲,並不是明智之舉。

  這一幕與十來年前的足球熱何其相似!中國足球職業化初期的紅火,使得無數青少年義無反顧地投身各種足球學校。結果,絕大多數上演了悲劇──耗費了大量金錢不僅足球上一無所得,學業上更荒廢得一塌糊塗,甚至在做人上也逐漸“混混”化。

  吸引這些80後、90初的檯球才俊的,更多的是“丁俊暉能我也能”的意念自我催眠。

  丁俊暉自2002年在釜山亞運會以15歲的“超低齡”奪金以來開始被國人關注,接下來的幾年內,他又陸續拿下排名賽、英錦賽冠軍頭銜且接連挫敗威廉姆斯、亨得利、奧沙利文,使他被國內輿論推向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

  儘管那幾年的丁俊暉就像作家韓寒一樣,以顛覆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方式成才而引發激烈的爭議甚至教育體制的拷問,但畢竟兩人皆屬於游離于社會人才發展主流之外的個體,其成功固然有其傲人的天賦和在專業領域不懈的努力使然,但也不可否認特定歷史條件、社會環境、家庭結構等一系列不可複製的偶合性因素造就,後者比之前者更具豪賭意味。

  檯球的確是一項集安全、親民、娛樂、技術等元素的運動,正因為它下裏巴人的平實和不在“舉國體制”的範疇,使在它的領域獲得成就就像超女、快男一樣平地崛起,但這僅僅是成功,不是成才。

  人的成長不是僅有區區幾圈年輪見證的,成長要為一生負責,丁俊暉洞穿了時代的屏幕卻不一定辟得了科學的蹊徑,盲從於顛覆傳統的“野蠻生長”線路理應需三思而後行。(記者王昊飛、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