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京滬高鐵全線鋪通(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6日 0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京滬高鐵全線鋪通

    核心提示

  開工:2008年4月     鋪通:2010年11月

  建成:2011年國慶左右  全程時間:4小時

  11月15日上午9點16分,安徽蚌埠南站,隨著最後一根鋼軌的扣件螺栓被擰緊,京滬高速鐵路全線鋪通。這標誌著以線下工程和鋪軌為主的站前工程全部結束,下一步將全力推進以牽引供電、通信、信號、電力“四電集成”施工和站房建設為主的站後工程施工,展開全線聯調聯試。據鐵道部透露,京滬高鐵初步確定將於2011年國慶左右建成,並將服務於2012年春運。

  高鐵技術的集大成者

  無砟軌道佔全線98.5%,確保旅客更舒適

  鋼軌剛剛鋪下,中鐵十二局工人王磊磊就和同事開著一輛軌道檢測車上軌作業。價值150萬的軌道檢測車由6個精確定位儀與一台電腦組成,定位儀將雙軌輕輕卡住,車子往前移動,電腦就會自動顯示落軌誤差、軌間距誤差、邊坡誤差等幾組數據。

  為滿足高速度、高品質的運輸需求,全長1318公里的京滬高鐵,鋪設了40萬塊軌道板代替石子與枕木,使無砟軌道的總長度達1298公里,佔全線里程的98.5%。軌道則由2636對500米長的鋼軌無縫焊接而成。

  “京滬高鐵是高鐵技術的集大成者。” 中鐵建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京滬高鐵副指揮長郭志勇介紹,在汲取京津城際高鐵、武廣高鐵等既有高鐵線路的建設經驗基礎上,京滬高鐵的線下工程技術又有了新飛躍。比如,最大程度取消鋼軌接頭提高行車的平穩性;把軌道板橫向擋塊由矩形創新為圓端形,可使行車阻力降低10%;首次在高速鐵路設計中採取了設置高架橋阻尼器技術、阻尼鋼軌、無砟軌道吸聲板等組成的綜合減振降噪技術,確保旅客能更舒適。

  科技創新造就多個世界紀錄

  誕生世界首座六線高速鐵路大橋,中國橋梁用鋼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京滬高鐵沿線道路和水網密集,電力通信線路與地下管線縱橫,全線有70處跨越省級以上公路幹線,59處與既有鐵路交叉,26處跨越通航河流,因此不得不採用“以橋代路”的模式,橋梁工程約佔全線的80%,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濟南黃河大橋、丹陽至昆山特大橋等一系列世界級橋梁工程應運而生。

  全長9.273公里、設計時速300公里的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是世界上首座六線高速鐵路大橋,同時也是京滬高鐵全線技術含量最高的控制性工程。其混凝土總方量是南京長江一、二、三橋的總和;橋梁鋼耗材8.4萬噸,是國家體育場“鳥巢”用鋼量的兩倍;其長度相當於兩座南京長江大橋加上一座武漢長江大橋,體量、荷載、跨度、速度均創造了世界高速鐵路橋梁之最。

  “沒有科技創新的意識與實踐,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京滬高鐵,不可能有京滬高鐵創造出的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中鐵建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總工程師、京滬高鐵指揮長王玉澤説。

  總投資規模超過2209億元的京滬高鐵,對沿線地方經濟發展産生了直接的帶動作用,也促進了相關産業的轉型升級。以鋼材為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使用的橋梁鋼對強度、韌性都有極高的要求,當時國內錳鈮鋼達不到建設要求。為此,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和中鐵大橋局集團聯合研發了Q420QE級新型鋼。這種鋼具有高強度、超高韌性、低溫韌性、焊接性能優異、耐大氣腐蝕等顯著優勢,使中國橋梁用鋼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新一代動車組運行時速380公里

  單向客運每年8000萬人,每年新增貨運6000萬噸

  京滬高鐵于2008年4月開工,共設24個車站,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7省市的66個縣、11個百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沿線地區人口占全國1/4,GDP佔全國40%,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最具潛力的地區。

  “京滬高鐵連接了環渤海、長三角兩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不僅將大大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還將使既有線釋放巨大的貨運空間。”中國鐵道學會運輸委員會秘書長、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紀嘉倫教授介紹。

  京滬高鐵開通運營後,將運行時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屆時上海到北京的火車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的10小時縮短為4小時。輸送能力為單向每年8000萬人次,將是目前京滬線年旅客運力的兩倍以上。

  由於京滬高鐵分擔了客運任務,老京滬鐵路的單向貨運能力有望達到每年1.3億噸,比目前增加6000萬噸,貨運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