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拌泥巴”拌出大名堂(我這五年)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6日 0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宋嵩繪

  李章建(雲南建工集團商品混凝土部總工程師):

  國家發展了,個人才會有進步——過去5年裏,這是我最深的感受。

  有人説搞混凝土就是“拌泥巴”,我拌了11年了,經歷了兩個“五年計劃”。作為建設者,有幸見證雲南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我為自己從事的行業感到自豪,也深感責任重大。

  “十一五”這5年,我們特別忙,參與了昆明二環路、滇池環湖路、昆(明)武(定)高速公路、昆明新機場、雲桂鐵路、滬昆高鐵等重大項目。

  2008年初,我滿懷熱情投入到昆明新機場建設中。新機場是雲南“十一五”期間的標誌性工程,總投資230多億元,是雲南近百年來單項投資最多的工程。2011年底建成後,將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家門戶樞紐機場。我們混凝土部要為新機場建設提供300萬立方米混凝土,相當於數百幢上百米高樓的混凝土用量。

  興奮還未消散,難題就來了:機場候機廳前中心區基礎底板東西最大尺寸324米,南北寬276米,為無縫整體混凝土板結構。這樣超常大體積結構混凝土施工不光在雲南建築史上是首例,在國內也算罕見。為防止混凝土徐變收縮,對砂子的質量要求極高,而昆明本地的天然砂細度小、含泥量過高,滿足不了建設要求,從外地購進又會增加成本。

  我和同事花了半年時間,把昆明周邊跑了個遍,最後將目光瞄向東川區小江流域。這裡每年都會發生泥石流,每年淤積的河砂有七八百萬噸,把老鐵路都埋掉了。但經過檢測,這些泥石流河砂的含泥量能夠滿足小于3%的控制指標,用其製成的混凝土收縮變形小,耐久性能達到100年以上。

  2008年下半年,以東川泥石流河砂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混凝土被應用在了昆明新機場。2009年,“東川泥石流河砂減災性資源化利用及工程應用示範”被雲南省和昆明市列為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如今,東川泥石流河砂變廢為寶,每天的生産和供應量都在數千噸。

  得益於雲南交通事業的大發展,2005年以來,我們的混凝土産銷量每年都以不低於50%的增速發展,2009年達到220萬立方米——這在5年前,是不敢想象的。生産線也由3條發展到17條,攪拌站由3個增加到7個。

  伴隨企業的發展,我自己也由一名普通的工程技術人員,成長為雲南建築行業最年輕的總工程師之一,負責的建設項目有數百項,負責的省市重點科研項目有6項,代表公司參與了12項混凝土技術標準的修訂和編制。我成為了“雲南省技術&&人”,今年又被評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國家發展了,個人才會有進步——過去5年裏,這是我最深的感受。

  (本報記者 胡洪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