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天地圖”頻遭質疑 學者稱雖不完善但必須有(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4日 1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地圖上的三維圖像

用戶登錄天地圖網站,就可以看到各種地理信息數據。

  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10月21日在北京正式開通,被媒體稱為“谷歌地球”。開通以來的20多天裏,它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也引起很多懷疑、指責和批評,有人指它信息陳舊,有人懷疑它不具備“自主知識産權”。

  10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武漢第一次體驗了“天地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近日也在武漢體驗了“天地圖”,他們都充分肯定了這一自主創新的成果。

  溫總理讚嘆“你們真厲害!”

  “天地圖”開通時,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徐德明説,它標誌著中國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天地圖”裝載了覆蓋全球的地理信息數據,這些數據以矢量、影像、三維3種模式展現,可漫遊,能縮放。“天地圖”中的中國數據尤為詳盡,覆蓋範圍從宏觀中國全境到具體縣市乃至鄉鎮、村莊,數據內容包括不同詳細程度的交通、水系、境界、政區、居民地、地名,不同分辨率的地表影像以及三維地形等。

  10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武漢參觀東湖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自主創新成果,通過“天地圖”觀看了家鄉天津北辰區的變化。很多人這時才知道,“天地圖”是由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核心技術,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撐。

  體驗了“天地圖”,聽著吉奧公司的彙報,在場的人們難忘溫家寶總理的由衷稱讚:“你們真厲害!”

  據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介紹,“天地圖”是以GIS軟體為平臺,整合海量地理信息數據而成的,其中GIS軟體是核心技術,而實驗室就是負責相關軟體開發的。這是一個很長的開發過程:最開始是在單臺電腦上,然後發展到局域網,最後上互聯網;先二維,再三維。

  對於相關軟體開發,政府進行了多輪資助。最後一輪是973計劃項目“對地觀測數據-空間信息-地學知識的轉化機理”,2005年由科技部批准立項,其中一個最終成果是GeoGlobe,它就是“天地圖”軟體平臺。

  “天地圖”開通後,“百度百科”馬上推出“天地圖”詞條,僅僅20天就有接近23萬人次的瀏覽量。有好事者搞了一項“你是否希望‘天地圖’地圖取代谷歌地圖”調查,路透社乾脆説,“天地圖”不利於谷歌在中國的發展。

  甚至股市也炒作了一番“地圖”概念,幾家與地圖有關的公司股票,受到部分投資者的追捧。

  體驗下來 感覺都不太好

  記者嘗試著登錄“天地圖”,“享受”了一把它的服務。主頁用標簽標出了“矢量、影像、三維”3種服務模式,所謂“矢量”就是平面地圖,“影像”即衛星從太空拍攝的地面影像,三維立體感更強些。總的來説,速度慢,感覺累。

  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解釋,瀏覽速度慢是因為“天地圖”的服務器太少。像谷歌地球挾谷歌天下無敵的商業實力,在全球各地設置服務器幾十萬台,而“天地圖”目前只在北京有十幾臺服務器,瀏覽速度自然慢。但以後“天地圖”肯定會在各地設置服務器,提升瀏覽速度。

  隨著“天地圖”開通,網上出現了一些體驗手記,有的還被有影響的平面媒體發表了,有些手記有點“怨聲載道”的味道。《東方早報》近日發表一名地圖愛好者的質疑:在地圖搜索服務上,“天地圖”很多地名搜索不到,很多則顯示錯誤的搜索結果,例如搜索“深圳”,返回的第一個結果竟然是:“亞洲中國台灣省桃園縣深圳”,把深圳“劃”給了台灣,不知是何道理?

  更嚴重的指控説,“天地圖”是對谷歌地球的抄襲,網易新聞頻道做了一個專題,總題叫《天地圖:拙劣的模倣》。一位網友發帖説,他對“天地圖”的衛星圖片與谷歌地球的圖片進行了對比,發現“天地圖”使用的衛星地圖很可能是來自美國Digital Globe公司的圖像信息,而並非自主知識産權的圖像信息。

  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有些對“天地圖”的貶損,從字裏行間看,有可能是競爭對手有意為之。

  而國家測繪局國家地理信息中心處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蔣潔解釋,所謂“天地圖”自主知識産權,是指在服務軟體上擁有自主知識産權,而衛星影像確實採購自國外衛星運營公司。軟體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衛星觀測數據必須通過軟體表現出來,讓公眾能夠瀏覽查詢,它起的是橋梁的作用。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國家測繪局其實也有自己的衛星觀測影像,“天地圖”之所以不用,有兩個原因:一是衛星影像在我國屬於國家機密,未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公開;二是我國衛星的分辨率同美歐等國比差距較大,分辨率確實差一些。

  事實上,谷歌地球也不是自己包辦對地衛星觀測,它所使用的影像數據也是從商業衛星公司購買的。

  地圖搭臺 開發運用唱大戲

  對於一些人貶損“天地圖”,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旭坦言,那是出於一知半解。很多人以為“天地圖”就是讓人們查地圖,其實那只是“天地圖”最表層的部分。

  實驗室另一位教授乾脆説,“天地圖”就是一個基礎設施,就像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樣,它的價值要在戰略層面才能表現出來。美國有衛星,世界上商業衛星多的是,中國要不要衛星?美國有GPS,中國要不要有?如果我們抱定靠它了,戰時它把GPS對中國關掉,我們馬上成了睜眼瞎。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在某些設施上肯定不能依靠美國,美國有,我們也得有。

  我們有,到底有什麼?谷歌地球大家都説好,但掌控在美國人手中。我們建“天地圖”,管理權、運營權在我們手裏。它是中國“公民”,將來如有必要,國家還有權立法進行規制。

  這位教授介紹,現在很多政府管理、組織管理、甚至戰場指揮都邁入信息化時代,而相關信息又附著在地理信息平臺上。“天地圖”就是這麼一個平臺,好比“三通一平”的開發區,可以在其上建廠、建居民小區、辦商場,這些都屬立足其上的應用。

  打個比方,可以在“天地圖”上開發一個城市交通管理的應用系統,哪是道路、哪有紅綠燈、哪車流量大小、哪發生交通事故,都可以在“天地圖”基礎上呈現出來。

  武大有一家立得公司,目前專門採集城市街頭實景,整合成“街景地圖”。用戶可以虛擬駕車行駛在街上,沿途實景撲面而來、向後離去,將來有600多個中國城市實景上線。據專家介紹,這些實景信息可以與“天地圖”融合。

  “天地圖”作為一個地理信息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開放性,可以在其上進行政府管理的、商業的應用。據武大吉奧公司介紹,“天地圖”後繼技術開發是由他們負責的。過去沒有一個國家級地理信息平臺,各地、各部門開發管理系統都要自建平臺,各自為政,重復浪費。“天地圖”是一個公共平臺,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目前,基於“天地圖”,已有很多成功的應用案例。比如全國災情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災情專題數據與地圖服務的聚合與集成,人們看到的不僅是災情數據,而且是災情的地理分佈,一目了然。南京的“城市規劃信息系統”,則把規劃信息與地圖服務結合起來了。

  “天地圖”有待完善

  據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表示,“天地圖”目前仍是測試版,很多地方不完善,歡迎網友提建議。在“天地圖”意見反饋欄中,目前已匯集了2萬多條意見或建議。對一些明顯的標識錯誤,“天地圖”已作出糾正。

  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士承認,目前“天地圖”還不盡如人意,技術上、信息更新上確實不如美國網站。但不怕落後,只怕沒有。現在落後,將來可以變成先進的,但卻不能完全沒有。

  就在10月25日,科技部通知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在2010年評估中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在國際上,有人稱之為“世界上地球空間信息研究最著名機構”。對於“天地圖”軟體平臺跟進國際領先水平,他們充滿信心。

  對“天地圖”衛星影像的國産化,有關人士認為,那只能靠我國衛星觀測技術的發展了。與軟體開發不同,衛星觀測受限于硬體,取決於國家工業和研發的整體實力。中國與美國的整體差距,體現在“天地圖”與谷歌地球之間,這也説明,中國的強大仍需大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