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讓歷史的面目更生動博物館變臉忙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1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

  歷史太長,6天太短。

  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的帷幕今天落下。在這每隔3年舉辦一次的大會上,我們會發現,儘管各國專家一起聚首探討的議題很多,但他們所有的意見和做法都聚集成一點,即“什麼樣的博物館才能真正走入大眾的心”。而在他們的眼中,未來的博物館的發展一定會有著技術、市場和人才這三個關鍵詞。

  那就讓我們去聽一聽,看一看。

  保存歷史,是為了描繪未來。要讓久遠的歷史走進生活在數字時代年輕人,許多博物館的負責人都將眼光放在了技術上,故宮博物院就是其中一例。

  該院的胡錘告訴我們,故宮博物院從1998年正式組建資料信息中心,到今天已經是第13個年頭。“我們調查發現,觀眾到我們院,第一次來的多,重復參觀的少;外地的觀眾多,北京的觀眾少;看太和殿的多,打聽皇帝日常生活情景的多。”胡錘説,“觀眾很難將在博物館看到的藏品展示與大腦中的知識結構聯接起來,這是國內觀眾不願進博物館或少進博物館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故宮博物院的網站上,我們看到了該院綜合運用了互聯網、數字影像、數字視頻、數字音響、三維建模等數字技術,製備了多項數字節目,這些舉措實實在在地拉近了觀眾和歷史的距離。

  其他技術一樣對觀眾有著吸引力。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以製作高倣真硅像技術為核心,中國軍事博物館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都有他們的作品。在博覽會上,幾個以假亂真的人像坐在那裏,引起許多觀眾的好奇。

  技術只是吸引觀眾進入博物館的手段之一,改變從業人員的思維,對於拓展博物館的市場同樣重要。

  “以往的博物館和觀眾,是一種以上對下的觀念,現在我們要打造的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告訴我們:“浙博定位在綜合性的人文科學館,一般展品都在8到10年進行大輪換,頻繁使用高科技手段不見得好,多做觀眾喜歡看的展覽才最關鍵。”

  觀眾即市場。浙江省博物館自2004年開始實行免費參觀,年進館人數從20萬攀升至120萬。經常舉辦觀眾感興趣的展覽和活動,成為該館吸引市場的手段。據陳浩介紹,最多的一年,浙博舉辦了42場展覽,其中不乏“武林雅韻”、鑒寶和講座等活動,觀眾著實被吸引。

  面向未來的博物館,面貌漸漸清晰。

  記者 童樺 通訊員 倪毅 盧佳

  城市的記憶

  在人們的意識中,具有創新活力的城市,與展現歷史遺跡的博物館,兩者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絡。但是,城市化在給人們帶來種種便利、使人們分享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人口的膨脹、記憶消失、城市面貌趨同、環境惡化等,也給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造成了某些文化上的缺失、錯位,甚至迷茫。因此,了解以及評鑒城市的過去、現在及可能的未來,探索解決一些問題的新途徑,博物館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所以,以“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為主題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與上海世博會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是一脈相承的。城市的記憶是在歷史長河中點滴積累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文化讓城市更璀璨:無論是那些歷史遺跡,還是那些民間技藝,文化遺産在博物館中訴説的,是每座城市從傳統到創造的歷史文脈。博物館就像一部史書,記錄著城市的滄桑變幻。隨著博物館在量和質上的不斷提升,又促進了城市的文化建設。可以説,博物館在當代城市文化建設中開始發揮著更加積極、直接和有效的作用。

  健康的城市應該為人們提供記憶與想象的空間,讓人們的思維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自由延伸。在博物館這個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文化場所,透過一件件珍貴文物,人們可以近距離地了解區域歷史,追尋區域文化之根。對於大部分城市居民而言,一座理想的、現代意義的博物館不僅是奇珍異寶的集中地和收藏所,不僅是脫胎于純粹學術機構的書齋,也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大眾文化設施,更應當是一座城市傳統文化的記憶者、新文化創造的發生器和多元文化群體的精神家園。

  希望將來的博物館,帶給城市更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