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單霽翔:“十二五”期間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1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專題: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承辦的文化遺産和博物館領域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于11月7日至12日在上海召開,來自12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3000余名代表出席此次以“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為主題的國際盛會。這標誌著我國博物館事業及文化價值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尊重。我們要認真辦好此次國際盛會,認真謀劃“十二五”發展思路,建設好廣大民眾滿意的博物館。

  當前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時期。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展趨勢,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公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長,文化事業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政府職能轉變和依法行政時代的到來,都給博物館事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博物館作為社會文化事業的重要內容,在文化遺産保護、國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國家正在研究制定有關規劃,將進一步明確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戰略構想,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引導博物館主體行為方向,促進博物館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的總體思路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三貼近”要求,立足於博物館社會職能日益強化的趨勢,明確博物館屬於知識密集型的文化教育機構屬性,堅持“鞏固、發展、創新、提高”的指導思想,堅定不移地在優化體系、提升質量、強化服務上創新舉措;以博物館免費開放為契機,大力推進博物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提升博物館專業化、現代化、社會化水平,構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博物館文化深入人心,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

  “十二五”期間,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點目標是:

  (一)優化博物館體系,博物館發展從數量增長轉向質量提升

  重點推進和完成標誌國家及地方文明形象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南京博物院新館等省級以上博物館工程建設和地市級博物館建設,實現每個地級以上中心城市擁有1個以上功能健全的博物館。基本實現我國地市級以上博物館及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縣級博物館的現代化。

  大力推進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工作,構建起輻射全國、面向世界並帶動我國博物館整體發展的綜合資源共享平臺。支持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創建世界一流博物館。支持各省參照中央地方共建模式建設地方重點博物館。形成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博物館骨幹網。

  規範民辦博物館準入,建立健全民辦博物館扶持機制,通過實施國有博物館對口幫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促進民辦博物館健康發展併發揮作用。實現一批法人治理結構規範、專業水平高、社會影響力大的民辦博物館。

  積極發展科技、藝術、自然、民族民俗、生態、工業遺産等類型的專題性博物館,優化博物館品類佈局。實現每個民族擁有1個以上重點展示本民族文化遺産的博物館。全國博物館總數達到3500個。

  (二)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使博物館文化走向世界

  完善博物館免費開放機制,將行業國有博物館以及符合條件的民辦博物館納入國家支持的免費開放範圍。“十二五”末免費開放博物館達到2500個。未能完全免費開放的博物館,要健全靈活多樣的特定時段或特定人群免費開放制度。加強免費開放博物館績效考評,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宣傳、教育、文物等相關主管部門聯合,制定博物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政策制度,將博物館教育納入中小學歷史、藝術、自然、思想道德等課程和教學計劃。創新博物館文化傳播內容、形式和手段,實施數字博物館計劃。推廣實施博物館進校園、進社區行動計劃,使博物館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眾。宣傳、文物、旅遊等相關主管部門聯合,制定博物館納入文化旅遊、紅色旅遊體系的措施,“十二五”末實現省級以上博物館納入國內旅遊精品線路,其中半數納入國際旅遊精品線路。

  系統總結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工程,建立陳列展覽和社會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健全陳列展覽項目的交流機制和平臺,形成和發佈原創性陳列展覽精品項目。全國博物館每年推出陳列展覽1萬個以上。“十二五”末達到年觀眾5億人次以上。

  深化博物館國際文化交流,發揮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引領示範作用,加強與境外知名博物館的戰略合作,通過互換展覽等方式,實施中華文明展示工程,同時引進更多反映世界優秀文明的外國文物展覽。“十二五”末實現每年赴境外展覽120個,引進展覽50個。

  以國家一級博物館為龍頭,聯合社會資源,培育博物館文化産品研發的基地和示範項目,創造具有區域特色、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創意品牌,增強博物館文化産品在文化産業和消費體系中的競爭力。

  (三)加強藏品保護及科學研究,夯實發展基礎

  加強20世紀和當代人類生存及其環境物證的收集、保護、研究、展示,不斷充實藏品體系。激勵博物館根據辦館宗旨和方向及時調整收藏策略,建立館際藏品資源交流共享激勵機制,提高藏品合理利用效率。創新博物館與考古研究機構的協作機制,做好考古發掘品的收藏保護。

  系統總結館藏文物調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經驗,採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全面完成館藏文物清理、登記、建檔、備案等基礎工作,建立全國博物館藏品數據庫。分期發佈館藏珍貴文物目錄。

  以地市級以上博物館為重點,全面實施藏品保存環境達標建設,強化預防性保護理念,顯著提升館藏珍貴文物等重要藏品的保管條件。

  依託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重點科研基地和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促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實施國家寶藏計劃,使漆木器、絲織品、青銅器、古書畫等門類文物和自然標本的受損狀況得到大幅度遏制。

  強化藏品、資料等研究資源的開放共享,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藏品保護、利用重大課題行動計劃,切實提高博物館的學術地位和知識傳播影響力。“十二五”末實現超過半數省級以上博物館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與普通高校基本相當。

  (四)推進博物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創新,增強發展活力

  制定發佈《博物館條例》,建立較為完備的博物館法規、標準、規範體系,加強對國有、民辦博物館的分類管理和指導,強化博物館事業發展法制保障。以加大國家投入為主,鼓勵博物館通過文化産品開發和積極吸收社會捐贈等途徑,健全博物館多渠道的投入機制。

  以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和民辦博物館為重點,按照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逐步構建公益目標明確、投入機制完善、監管制度健全、治理結構規範、微觀運行高效的現代博物館制度。

  發揮省級以上博物館的區域輻射作用,推進對中小型博物館的連鎖和代管,構建博物館協作網。

  明確博物館屬於知識密集型文化教育機構的屬性和定位,建立博物館從業資格制度,完善崗位、職位管理,健全評價、激勵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穩定高水平中青年隊伍。

  深化博物館評估定級,建立博物館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健全政府、行業和社會聯合參與的監督管理機制,通過績效考評實施優勝劣汰。嚴格評估標準,控制和穩定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數量和構成比例。

  加強宣傳推廣,營造良好氛圍,建立博物館與公眾的良好互動關係。壯大博物館之友、志願者隊伍,拓展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領域和範圍。加強博物館行業協會建設,切實發揮協作、自律作用,全面提高博物館職業道德水平。

  單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