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咱農民越來越體面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1日 2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宋 嵩繪

  “十一五”期間,我國既取得了輝煌成就,又實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社會進步,民生改善。

  成功舉辦奧運會、世博會,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消農業稅、免費義務教育、實施新農合……這些變化發生在每個普通人身邊。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無論是和諧社會的建設者,還是共享發展成果的受益者,都會對社會進步發展深有感觸,在這個欄目裏,請傾聽他們的心聲。

  徐祥新(山東省萊蕪市高新區鵬泉街道辦事處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 

  黨的惠農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政府扶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郭家溝要發展,就得搶抓機遇,把政策用好。

  俺村384戶人家、871口人,以前窮得叮噹響,村民編了個順口溜:“郭家溝溝連溝,出門爬崖頭;地多收成少,荒坡不長草;大姑娘向外跑,光棍子心煩惱。”路衝斷了沒人修,河沙亂挖沒人管,集體的樹隨便砍,村裏成了一盤散沙。6年前,新班子上任時,村委會賬面上只有7塊6毛錢,還有40多萬元貸款,群眾意見很大。

  俺村人少地多,有幾千畝耕地和山地,村裏迅速明確了“林果業打頭、養殖業墊底、靠土地綜合開發、治山治水發展生態農業奔小康”的發展思路。村委會帶領村民修路、建壩、架橋、整地、栽樹、搞開發,土地流轉開,有的大戶承包幾十畝地,村裏還成立生態農業開發公司,鼓勵村民入股和進來打工。幾年下來,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

  國家的惠農政策讓咱農民嘗到了甜頭。村裏修路爭取上級扶持70萬元;通自來水,上級扶持5萬元;栽樹11萬株,上級扶持60萬元;村裏開發土地300多畝,爭取扶持資金30萬元;舊村改造騰出來160畝地,按城鄉用地增減挂鉤政策,又補貼1600萬元。

  我常説,一個新思路,就是一條好出路;一項好政策,就是一筆鉅額財富。黨的惠農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政府扶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郭家溝要發展,就得搶抓機遇,把政策用好。

  郭家溝富起來不算早,一旦富起來,就要讓老少爺們兒過上體面日子。村裏統一拿錢,讓全體村民加入新農合,為老人買了基本養老保險;老人進入村裏的敬老院,65歲以上的老人和小學生每人每月發30元補助;每逢節日,村裏都給老人發米、發面、髮油。有個村民出了車禍,第一個趕到醫院的,是村委會幹部。農村工作,村民看黨員,黨員看兩委,兩委看“班長”,不管大事小事,都要讓村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村民滿了口袋,不能空著腦袋。村裏投資280萬元建了文體廣場,有氣派的大舞臺,還有為民服務中心、幼兒園等等。每年春節都要組織聯歡會,村民就是演員,就是“明星”。他們自編自演小品、三句半,逗得大家前仰後合。

  莊稼人富了,就想著多為村裏做點事。村裏21個老人自發組成“便民志願者老年團”,義務打掃村內衛生,輪流值勤,協助治安。汶川地震那年秋天,村裏一位有57年黨齡的老黨員倡議為災區做棉被,村黨支部買來新被面、新棉花。村委大院裏一下子來了32名大娘,只用半晌功夫就做好10床嶄新的棉被。前年村民搬進二層樓,過年時有村民給村委會端來熱氣騰騰的肉丸子、大餃子,俺幾個心裏可暖和了。

  現在,俺村村集體收入一年有500多萬元,戶戶住小樓,人人有活幹,天天有收入。去年春節還照了全村的“全家福”,連在外頭工作回來過年的人都加入了,老家富裕和睦,他們臉上也有光彩。

  (本報記者 劉成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