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資料:京滬高鐵開建內幕:磁浮和輪軌之爭致工期延遲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0日 14: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德州的第四次機遇

  1992年,一個修建京滬高鐵的文字建議,放到了時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鄒家華的案頭。

  經過長達十多年的論證,這條貫通3個直轄市、4個經濟強省的高速鐵路,終於在2008年底破土動工。

  從論證到動工,德州的領導層一直緊密關注著京滬高鐵的動向。

  “一開始,京滬高鐵的規劃不經過德州市區,在距離市區70公里的臨沂縣停靠,後來市裏領導跟專家彙報了德州市的情況,又反復爭取,最後京滬線終於改到德州市區停靠,這對我們德州來説非常重要。”劉根起説。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專家們在京滬鐵路沿線調研的時候,劉根起還不是德州市發改委鐵路辦主任,現在,他每天都在為京滬高鐵德州站的徵地拆遷忙碌著。

  劉根起是本地人,他説,德州就是因為交通才發展起來的。“對我們德州來説,一共有4次大的機遇,第一次是京杭大運河開通,第二次京滬鐵路的貫通,第三次是京滬高速公路的開通,第四次,就是未來將建成的京滬高鐵。”

  也許正因為如此,德州的官員和百姓才把京滬高鐵走不走德州,看得如此之重。

  “如果京滬高鐵修通了,德州現在每天120列的客車中,至少可以有50列分出來給貨運,就給貨運騰出了更大的空間。”劉根起這樣盤算著。

  而德州市規劃局副局長李遜全,想的就是另一個更長遠的問題。“德州處於京津冀經濟圈和山東半島經濟圈交接處,但是從地域來看,它的位置有些尷尬,屬於幾不靠。所以京滬高鐵帶給我們的意義,不僅僅是運力上的增強,它是我們德州跟這兩個經濟區溝通的紐帶。”

  如果開通了高鐵,德州到北京只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到天津的時間就更短了。

  “我們特別看重跟天津濱海新區的關係,現在經濟往來就很多,從德州的産業結構來説,農業是基礎,工業還相對薄弱,但這正適合承接上遊城市的産業轉移。”李遜全説,要承接産業轉移,人才、物資運輸的流量和效率至關重要。

  這兩點,正好與京滬高鐵作為客運專線的修建意圖相吻合。

  在等待京滬高鐵這一重要機遇到來的過程中,德州也在加緊規劃城區東面55平方公里的“高鐵新區”。而它旁邊的陵縣,由於高鐵新區的鏈結,也有可能併入德州市區的版圖。

  “這樣德州的城市規模就會擴大很多,對於周圍的廣大農村地區來説,德州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就更明顯了。”李遜全暢想著。

  對於在德州市委宣傳部工作的年輕姑娘黃山來説,高鐵的貫通,意味著她離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更近了一些,“我們可以去北京買衣服,只要1個小時。北京和上海人也可以到我們德州來度假,我們的城市小,沒那麼喧嘩,環境好。”

  她用直觀的方式解釋了“同城效應”和“資源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