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通訊:探訪太行山左權民間抗戰收藏館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7日 22: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左權11月7日電 題:探訪太行山左權民間抗戰收藏館

  中新社記者 張恩

  繞過幾道山梁,跨過數條溝坎,記者7日來到太行山深處山西左權縣西關村的《遼縣人民抗戰紀實》收藏館。

  當年,八路軍將領左權將軍在此捐軀,還有許多中華兒女在太行山浴血奮戰。綿綿太行在中國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該館由山西省檢察院退休幹部王艾甫籌集十萬餘元人民幣創辦,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一年多來,這座民間收藏館影響力日增,共有5萬多人來此回顧抗戰的崢嶸歲月。

  一些當年將士的後人把這裡當成追尋父輩足跡的聖地。就在剛展出不久,二十多位將士後人特意從北京趕來參觀,其中有陳賡將軍的兒子陳知建等。

  步入展館,看到的是一座清末民初的四合院,十多盞紅燈籠懸于屋檐下,院中還挂著一串串金黃的玉米棒子,盡顯太行的秋日風光。

  來到展室,普通小馬燈,木制獨輪車,交軍糧布鞋的收據等藏品都在講訴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館中展品均為王艾甫近50年的收藏。展室設"國恥警示篇"、"抗戰理論篇"、"根據地創建篇"、"民主法制篇"、"抗戰文化篇"、"國際友誼篇"、"參軍參戰篇"、"魚水深情篇"、"抗戰武器篇"、"英烈永垂篇"等11個專題。

  除了土槍,地雷,大刀,紅纓槍及日用品等實物外,還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圖片,包括當年遼縣易名為左權縣的珍貴文獻、西河頭民兵自衛團抗日武裝花名冊,遼縣人民為建設烈士紀念塔捐款捐物的賬目等。

  王艾甫説,由於場地所限,展出的僅為自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他計劃每半年更換一次展品。

  在樓下展室內一角,一口陳舊的部隊行軍鍋引起記者的注意。王艾甫介紹説,這口鍋是八路軍戰士用四塊鐵皮敲制而成的。一次日軍掃蕩,部隊轉移時把鍋寄放在一戶連姓老鄉家。60多年來,一家人始終珍藏著這口普通的行軍鍋。捐贈者連貴鎖的爺爺離世前交給他父親,父親臨終前又鄭重託付給他。這口行軍鍋在一戶普通左權人家中傳了三代,一直到展館開幕時,由腿腳已不方便的連貴鎖親自送來。當時他長吁一口氣:"這是咱八路的東西,今天終於交來了。"

  王艾甫告訴記者,當年在這塊土地上,百姓眾志成城,堅持抗戰,同時養育了人民的軍隊,這裡成為中國抗戰的大後方。

  記者了解到,王艾甫在收集太行山一帶抗戰資料的同時,還著手研究這批史料,並有所心得。他認為,左權縣一帶開闢抗日根據地,是遊擊戰的發源地。左權縣還是中國抗戰文化的起源地,趙樹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結婚》就誕生於此。

  在告別之際,老人告訴記者,如果有機會他將擴大展館,還想辦一座晉冀魯豫邊區抗戰展館,以作教育後人不忘歷史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