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京城又到取暖時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11: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場秋雨一場寒。冬季已悄然臨近,京城又到取暖時。我在北京生活了60多年,對北京人所經歷的冬天取暖的變化記憶猶新。舊時,北京的冬天有多冷?只有親歷者才有感受。林語堂先生在其《北平的冬天》一文中回憶:“我是在北平長大的,北平冬天好冷。説起冬天,不寒而慄。”鬱達夫先生則在《北平的四季》中寫道:“北平自進舊曆的十月之後,就是灰沙滿地,冷風刺骨的節季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過的日子。”

  60多年前,我的童年時代,家住南城牛街的一個小四合院裏。冬天早起一睜眼看到的風景,就是院裏幾戶人家的大人們,在寒風裏凍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生爐子。爐子是那種四爪著地的鐵皮圓筒上面有個四方爐盤兒的“洋鐵皮爐子”。生火時先用廢紙、刨花引著爐膛底部的劈柴,等劈柴著到一定的火候,再放進煤球兒,然後用“拔火罐”拔上。頓時,一股濃煙滿院肆虐,嗆得人直咳嗽。等濃煙散去後,見到藍火苗了,趕緊把爐子搬進屋裏,在爐眼兒裏坐上一個水汆兒。水汆兒的水開了以後,用來洗臉、漱口刷牙、沏茶。水汆兒一般高20厘米左右,筒徑六七厘米,下面封底,上面敞口處鉚有一個長長的鐵把兒,長短粗細放在這種爐子的爐眼兒裏最合適了。洋鐵皮的煤球爐子,因為容易造成煤氣中毒,所以都是晚間臨睡前搬出屋,白天一早再生。夜間沒有取暖的屋子,其寒冷可想而知了。

  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北京開始用蜂窩煤取代煤球,“洋鐵皮爐子”漸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鑄鐵的蜂窩煤爐子。這種爐子的好處是有煙囪,而且封火時間長,冬天可以安在屋子裏取暖。但夜裏封火後,爐子沒了火力,屋子很快就涼下來。1970年我結婚後,住進單位分配的一間由原來的工棚改成的平房宿舍。一到冬天,四面透風,墻壁結冰,被窩兒冰涼梆硬。大人還好説,孩子可受不了,每天睡覺和起床,都要哭鬧一番。後來經人指點,從醫院淘換來兩個打完葡萄糖的玻璃瓶子,這種瓶子不怕開水燙,每天晚上灌上熱水給孩子暖被窩兒。後來,從土産商店買了一個專門用來暖被窩兒的白瓷水憋子,取代了葡萄糖瓶。水憋子形狀扁圓,裏面灌進開水後,用來暖被窩兒。在元大都時期北京就出現了銅質的水憋子,明清以後,又有了瓷質、錫質的,但仍屬比較稀罕的物件,一般平民百姓家很少有。直至上世紀70年代後,這種白瓷水憋子的出現,才進入尋常百姓家。當時,很多人家都用這種物件暖被窩兒。

  1986年,我終於結束了住平房的歷史,搬進了有暖氣的樓房,真有點一步登天的感覺。從此告別了買煤、買炭、生爐子、封火、安風鬥預防煤氣中毒以及水汆兒、葡萄糖瓶、水憋子等冬天取暖的狼狽日子。現如今,京城大多數人家已經住上了樓房,取暖設施除暖氣外,還有電熱地暖、燃氣壁挂爐採暖、地源供熱採暖以及電暖器、空調等。而住在城內核心區的17萬多戶平房居民,也已完成了“煤改電”,全部用上了電採暖。北京的冬天,徹底告別了林語堂先生的“不寒而慄”,再不是鬱達夫先生“最怕過的日子”了。

(張寶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