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計算數學奠基人徐獻瑜去世 墓碑刻數學公式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30日 08: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寫下了“再見”,簽名“徐獻瑜”,之後沒多久,這位被稱為“我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的老人,就告別了人世,享年100歲。

  北京萬安公墓,徐獻瑜和夫人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刻著一行數學公式,那是他當年在美國寫的博士論文中證明的;墓碑下方刻著五線譜音符。他的夫人韓德常是兒歌《搖啊搖》的作曲人,如今,兩人都安睡在這裡。

  10月23日,徐獻瑜享年100歲去世的消息,在年輕人活躍的“人人網”和“微博”上被傳遞著,引發了“名師無名”的討論。知情者在微博上説:“王選那一代巨人,都是徐老先生的門生。”很少有人知道,今天中國計算機科學和互聯網發展的背後,有他和他的幾代弟子的貢獻。

  徐獻瑜教授的一生,和很多個“中國第一”相連:1938年,他是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第一個獲博士頭銜的中國人;1956年,他在蘇聯編出了中國人寫的第一個電子計算機程序。

  10月24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發佈訃告,介紹徐獻瑜是“我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我國第一個計算數學學科和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計算中心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數學軟體庫’研製和建立的主持人。”

  徐獻瑜先生於1910年7月16日出生於浙江吳興(今湖州),1928年,被保送蘇州東吳大學,同級校友有費孝通等。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吳大學停課,他與楊絳等5人結伴到北平燕京大學寄讀,1934年獲燕京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1936年8月,徐獻瑜在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讀博,1938年獲博士學位。1939年8月,他辭去國外教職回國後返燕京大學,被聘為數學系代主任,最後成為燕京大學的最後一任數學系主任,直到1952年燕京大學併入北大。

  1955年,他受命創建計算數學和計算技術新學科,組建了中國第一個計算數學教研室並任主任,年過半百的他開始學術轉型,當時,許多學者連計算機都沒有見過。1956年他參加周恩來總理領導制定的“我國科學發展12年規劃”中“計算技術建立”的規劃工作,並參與籌組中科院計算所。

  已故的王選院士曾回憶,1960年,和徐先生一起到738廠搞技術革新,和100多人住在一起。廠領導感慨:“北大年過半百的教授也睡在倉庫地板上。”

  1985年他主持建成了我國第一個數學軟體庫(STYR)項目,該軟體庫可適應科技、工程、經管等各領域的計算需要。原北大數力係支書林建祥説:“徐先生解決的數學問題很多,國家大規模建設許多工程中的科學尖端問題,徐先生都參與計算。”

  中科院院士楊芙清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我是徐先生第一個計算數學的學生,他寫出第一個程序的這段經歷,我也是近年才知道。‘文革’中,有人説,徐獻瑜不會用計算機,先生聽到後笑笑,什麼都不説。我的心目中,先生的形像是淡定從容,高潔睿智,從不大肆宣揚。”

  早年,北平解放前,面對出國的規勸,徐獻瑜表示不想“逃難”。1969至1971年期間,他被下放到江西鯉魚洲“五七”幹校種田養雞,全家8人分散在8個地方,北京只剩下剛滿10歲的幼女看家。當時徐獻瑜的日記,女兒看過的評價是:“滿紙雞事,父親超脫與達觀的態度躍然紙上。”

  改革開放後,有人想赴美留學,拎著點心來,想讓徐獻瑜在推薦信上簽名。他很不給人面子地説:“寫推薦信需要實事求是。我不了解你,不能寫,更不能隨便簽名。”

  “如今,徐先生奠基的計算數學已在中國發展成很多學科,根深葉茂。”楊芙清院士説,“他創一個方向,然後交給了年輕人。”

  楊芙清説:“我們要傳承徐先生的學風:淡泊名利,從國家的需要出發;潛心研究,真正拿出科學成果,造福於人民。”

  本報記者 王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