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世博現場:上海世博浸潤市民生活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30日 03: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全景世博會

  距離世博園區“一墻之隔”,是浦東的“世博社區”上鋼新村,這裡曾是鋼鐵廠、棚戶區的所在。從“世博社區”放眼望去,中國館紅色“東方之冠”巍然聳立,世博軸6個“陽光谷”順次盛開。

  180多天以來,參觀上海世博園的7000多萬遊客,有過半入園時曾經過這個毗鄰世博園的居民社區。便捷的地理位置,還吸引了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的587名外籍工作人員暫時居住在這裡,與社區居民組成了一個鄰里和睦的“世博大家庭”。

  好客的社區居民依照各國不同的風俗禮節、民族習慣,每月開展一次大聯誼,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籍友人前來感受中國民間文化的魅力。

  端午佳節,社區組織品嘗中國茶及學裹粽子活動,阿聯酋友人Shafi在社區居民手把手的教授下,疊粽葉、放食材、捆草繩,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步驟後,Shafi興奮地高舉粽子向同伴“炫耀”;中秋夜,來自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波蘭等十幾個國家的80多位“世博鄰居”聚會社區廣場,品月餅,講故事,樂享中國團圓佳節;納涼晚會上,非洲聯合館的“中國通”露露當起了節目支持人,多哥民間藝術團演員奉上非洲原始的鼓聲和熱情的舞蹈;社區組織開展愛心義賣活動,非洲納米比亞館總代表H.P.阿什克捐出館內的鴕鳥彩蛋工藝品,還有外籍鄰居們送來各種手工藝品,將絲絲暖流融入“世博大家庭”。

  今年78歲的顧振嶺老人已經在浦東南碼頭居住了半個多世紀了,在他的眼裏,“這塊地方從來沒有今朝"格能"(這麼)美好。”

  黃浦江畔的這片土地,曾經棚戶區、老舊住宅林立,如今在“世博浸潤”之下,發生“美麗蛻變”。由於舉辦世博會,上海有1.8萬戶居民告別了危棚簡屋,搬進了寬敞明亮的世博家園,其戶均居住面積從之前的30平方米提高到75平方米,還有更多的市民接收到了“世博輻射”,居住、出行條件都大大改善。

  周邊百姓在借世博會改善生活的同時,也借“近水樓臺”大開眼界。台北的垃圾分類、蘇州的古城保護案例、德國不來梅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低碳、綠色的“世博理念”讓市民直呼新奇。

  借助上海世博會,中國的民間藝術還第一次“大容量、長時間”地登上世界舞臺,抒寫了不一樣的坊間世博記憶。

  靜安區的“龍鳳旗袍”走秀、虹口區的“百年精武”表演、黃浦區坊間特色的獨角戲《老城廂叫賣聲》、徐匯區圍繞歷史人物黃道婆展開的原創舞劇《棉之虹》……世博會期間,在主題館前的市民廣場,上海市18個區縣的民間表演者輪番登臺,以“海派風情”為主旋律,向全世界的參觀者展示中國普通市民的風采。

  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會即將在黃浦江畔落下帷幕,對於上海市民而言,“世博時間”遠不止全球眼光聚焦上海的這短短半年,2年申辦、8年籌辦,184天的世博會,後世博時期……世博會已經並將繼續浸潤著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