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方最大的旅遊合作增長極-環渤海旅遊初成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14: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0環渤海旅遊年會

    區域旅遊合作是旅遊産業發展的趨勢,尤其是 “藍色經濟開發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環渤海區域合作”的提出,將推動三區掀起繼“長三角”、“珠三角”後新一輪區域旅遊合作高潮。
    近日,環渤海港口旅遊城市合作組織第六屆年會在山東濱州召開。回望六年,環渤海區域旅遊合作是否推動該區域旅遊實現競合效應,實現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展望未來,環渤海區域旅遊合作又將走向何方?
 
    區域旅遊合作已現平臺效應
 
    渤海區域是文化交流、經濟發展、投資建設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旅遊資源不僅數量多、規模大、種類全、品位高,而且存在差異性和互補性。據介紹,環渤海地區僅世界遺産就多達10余處,佔全國總數的近1/3;4A 級以上景區220多處,佔全國總數的1/4。此外,山東環渤海城市帶和遼中南城市群分別是對接日韓和東北亞地區的橋頭堡,省市間開展旅遊合作,實現資源整合、佈局優化、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具備良好的基礎。
    環渤海港口旅遊城市合作組織定位於打造“環渤海旅遊金項鏈”。自2005年起至今,已先後在天津、大連、秦皇島、煙臺、唐山成功舉辦了5次年會活動。自成立以來,各城市間開展了多層次、多樣式的旅遊合作。實現城市聯姻、港口聯動、水路連通、産品連線、營銷聯網、打破區劃、市場、交通、機制等障礙,發揮區域組合優勢,共同做大市場,已成為共識。
    據了解,環渤海港口旅遊城市合作組織成立以來,充分發揮平臺效用,推動市場交流和互動。如2009年錦州市旅遊大篷車開進京津唐,濱州組織京津冀旅行商考察黃河生態旅遊産品,大連與青島攜手舉辦帆船拉力賽,葫蘆島與秦皇島旅遊局等共同簽署《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使渤海灣畔旅遊發展形成了新的聲勢,區域旅遊發展氛圍愈發濃厚,整體目的地形象更加鮮明。近日在天津閉幕的“2010中國旅遊産業節”更是以“旅遊産業的盛會,合作共贏的舞臺”為主題充分展示了國內外旅遊裝備製造業的優勢。
    據悉,2009年合作組織成員單位在市場不利的情況下,旅遊接待、創收均實現15%以上高速增長。
    本屆年會以“相聚黃三角、暢遊環渤海”為主題,嘗試了“16+4”合作模式,拓展了2009唐山年會提出的16+1(北京)合作模式。北京、石家莊、瀋陽、濟南四城市旅遊局和旅遊企業被特邀參會。雖然四城市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環渤海港口城市,但鋻於“環渤海旅遊合作”被持續看好,他們也在積極挺進“環渤海旅遊圈”。一條由京津冀魯遼五省市共同打造的旅遊“金項鏈”已然鑲嵌在環渤海區域。
    此次年會上,“促銷”和“聯姻”顯然成為關鍵詞。旅遊市場的競爭已經由旅遊産品的競爭進入品牌的競爭、由資源的競爭進入到了目的地的競爭、由單一城市的競爭進入到了區域旅遊的競爭。破除行政藩籬,打造無邊界、無障礙的旅遊,是遊客之所需,也是旅遊産業發展的趨勢。


    合作空間仍有待於拓展


    據了解,環渤海是最早提出區域旅遊概念的地區。早在1987年,北京旅遊協會、天津旅遊協會和河北旅遊協會三家協會就發起了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會議。2004年遼寧?6?1東亞國際旅遊博覽會上,五省市旅遊部門簽署《環渤海區域旅遊合作聯合宣言》,從旅遊規劃、資源開發、宣傳促銷、信息交流等方面,提出建立環渤海旅遊區域合作機制的構想。
    至今,環渤海區域各省市已先後達成“京津冀旅遊合作共識”、“環渤海港口城市旅遊合作”和“中國北方環渤海11城市旅遊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行政區劃分割所主導的四大壁壘(區域障礙、市場障礙、交通障礙、制度障礙)。
    但業內人士表示,環渤海城市旅遊合作還是更多地停留在會議和協議上,與早已成為國內甚至國際名牌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較為落後。而且多訴求於依靠行政力量,串聯相鄰的城市點成軸、線或圈,打破行政藩籬,在推進中往往面臨種種考驗。區域內互動較為常見,多以城市間實現互為客源地和目的地為主要目的,但環渤海區域整體對外的發展進展稍慢。
    就區域合作機制來看,環渤海港口城市旅遊合作組織秘書長、天津市旅遊局巡視員金鐵林坦言,目前只局限于每年開一次會議,溝通合作的頻率較小,共同探討問題和實地考察等方面工作開展的比較少。而且合作深度和廣度不夠,有些合作只停留在口頭上或者是停留在簽署協議上,推動落實的力度不夠。有的成員需要牽著鼻子走,不能主動地去創意合作形式,合作意識還有待提升。
    就環渤海産業發展來看,已擁有2000多個旅遊景區(點),其中70%以上仍不同程度地處於資源開發階段,只有近30%進入成熟運營階段。由於地域分佈廣、開發時間跨度大,受地理環境和交通等方面制約,多數景區仍各自為政,協調整合力度不夠,極大削弱了本區域旅遊産業的競爭力。筆者訪問一些旅行社得知,從遊客方面而言,“環渤海”旅遊圈在遊客心中的形象或品牌尚不明晰,相關産品的缺乏讓遊客行為飄離于美好的上層意願之外。
    無論區域旅遊合作的形式如何,其最終要落地到旅遊者層面,讓旅遊者更為便捷的享受到旅遊要素。活化“環渤海”區域旅遊目的地形象,將資源整合落到實處,多系列、多層次、分階段推出旅遊産品或線路,調動企業和遊客的熱情,才不至於讓“金項鏈”只是停留在美好的願望層次。


    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旅遊合作增長極


    環渤海區域旅遊合作,將不能再局限于最初的“資源共享、客源互送”,更深層面的諸如品牌打造、産品開發、區域營銷、市場監管等方面需要給予關注。
    “好客山東”旅遊品牌的成功塑造,為省域範圍區域旅遊合作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讓參會人士對塑造整體品牌、抱團營銷更為認可。秦皇島市旅遊局局長王強表示,環渤海區域旅遊合作要想實現提升,獲得更多客源,就必須打造一個能夠面向全國乃至國際的統一品牌,同旅遊企業尤其是旅行社共同開發設計帶有“環渤海”標誌的旅遊産品和線路。在各地互動的旅交會等展會平臺,16地市統一使用“環渤海”標誌,將給遊客帶來震撼力。
    合作組織新輪值主席、濱州市旅遊局局長李軍表示,下一階段環渤海區域省市間應通力合作,構建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和平臺,結合資源差異,科學規劃旅遊産業佈局,編制出環渤海地區及各省市的精品旅遊線路。 各城市節點及其資源要素“活”起來,區域旅遊合作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
對於政府在推進區域合作中的職責,錦州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認為,除加強旅遊營銷合作以塑造區域旅遊品牌外,還應該制定更為優惠的政策。尤為重要的是要實現市場化運作,政府機構應主要承擔協助工作。
據金鐵林介紹,環渤海港口旅遊城市合作組織下一步還將在媒體互利基礎上,加強媒體互換,加大對各城市旅遊的宣傳力度,進行聯動營銷。此外,還要開展遊輪遊及自駕游來豐富旅遊形式,並定期組織組織成員去異地調研,擴大城市互動,相互借鑒好的經驗,進一步擴大區域合作的範圍,豐富合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