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聞背景:三峽工程大事記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15: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宜昌10月26日電(記者吳植 馮國棟)26日9時,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首次達到175米正常蓄水位,這標誌著其防洪、發電、通航、補水抗旱等各項功能達到設計要求,自此將可以充分發揮效益,全面接受檢驗。三峽工程從構想、設計、建設、運行到如今步入全面收穫期,十八年來,經歷了一件件值得記錄的大事件。

  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1992年4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從此,三峽工程由論證階段走向實施階段。

  1993年9月,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三峽工程成功實現大江截流。

  2003年6月,三峽工程首次蓄水,壩前水位達到135米,三峽雙線五級船閘通航,首批機組發電。三峽工程進入圍堰擋水發電期,開始通航、發電,樞紐初步産生效益。

  2006年5月,三峽大壩全線建成。9月,三峽工程實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標誌著工程進入初期運行期,開始發揮防洪、發電、通航三大效益。

  2008年9月,三峽工程開始首次175米試驗性蓄水,當年水庫水位達到17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