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人體器官存在巨大缺口 將建立合法捐獻渠道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 今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與衛生部共同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初步探索建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首批開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的地區包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南京)、浙江、福建(廈門)、江西、山東、湖北(武漢)、廣東、湖南等十余個省、市。試點時間暫定一年。

  人體器官捐獻在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而它又因為可能與每個人發生關係,所以此項試點工作開展之初備受媒體關注。如今,試點工作已進展過半,成效如何?遇到了哪些難題?試點工作下一步將如何進行?就這些問題,中國青年報記者日前獨家採訪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王平。

  150萬患者中,只有1萬人能得到移植

  中國青年報:今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和衛生部共同啟動了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現在人們對人體器官捐獻還比較陌生,你能不能跟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人體器官捐獻”,對器官捐獻者有什麼要求?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王平:中國紅十字會當前開展的人體器官捐獻,是指面向社會公眾在其身故後自願的器官捐獻,不涉及活體器官捐獻。一般來講,對器官捐獻者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原則上,只要其有關器官或組織功能良好,沒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嚴重傳染病或惡性疾病者,一般都適合捐獻。

  對紅十字會所開展的器官捐獻而言,所有的器官捐獻都必須滿足自願、無償的原則。凡有意願捐獻器官的個人,都可以在生前通過書面的形式申請器官捐獻登記。對於沒有登記的,在其身故後,如果其生前表達過捐獻意願,其配偶、成年子女和父母也可以以書面形式幫助其完成捐獻意願。

  中國青年報:現在中國器官移植的需求大概是多大?在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之前,主要通過什麼途徑來滿足?

  王平:我國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萬人,而其中只有約1萬人能夠得到移植。因此,人體器官存在巨大的缺口,還遠遠談不上滿足的問題。有許許多多的患者都是在苦苦等待中離開了這個世界,有時萬般無奈,一些患者會發起網絡求助,在全國範圍內搜索;有些“硬撐”著的病人,也要等好幾年才能找到合適的供體。

  我國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器官移植是通過活體移植實現的。2007年國務院頒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中規定,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體器官捐獻人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係的人員。

  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反對活體移植,比如腎臟,本來兩個,切一個給別人,就像本來是兩個人幹的活,現在只由一人來做,這對捐獻人的健康肯定會有一些潛在影響。再如肝臟,切一部分給別人,對捐獻人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創傷,而且也有引發嚴重並發癥的風險。更為嚴重的是,現在發現不少採取偽造親屬關係的手段進行活體器官移植,形成器官買賣黑市。而目前我們的法律相對而言還不完善,之前就有一則新聞報道説有一夥人體器官販子只是被判了個非法經營罪。

  只有建立合法的捐獻渠道,才能消滅黑市生存的空間

  中國青年報:為什麼紅十字會承擔了開展器官捐獻的工作?

  王平:《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明確規定紅十字會是一個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國務院頒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也明確了紅十字會參與器官捐獻的職責,衛生部在今年年初已正式發函委託紅十字會承擔人體器官捐獻體系建設工作。此外,多年來紅十字會一直致力於開展無償獻血、造血幹細胞捐獻、遺體捐獻等工作,在近似的工作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且在社會上産生了很好的影響。如我們的中華骨髓庫,也是受衛生部委託建立的,通過近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一百多萬人份,目前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骨髓庫,挽救了許許多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衛生部委託紅十字會這樣一個社會公信力比較高的組織來動員社會參與人體器官捐獻,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合法的捐獻渠道和捐獻體系,增加合法器官來源,挽救更多的患者生命。只有建立起合法順暢充足的捐獻渠道,才能壓縮或消滅黑市生存的空間。

  中國青年報:目前試點工作已經開始半年了,各試點地區人體器官捐獻的情況如何?之前有媒體報道,有些地區啟動試點後,報名人數並不多。這是否意味著捐獻工作遇冷?

  王平:現在各個地方試點進度是不一樣的,有快有慢,也正是因為各個試點地區的情況存在差異。目前,某些地方的報名人數少也説明不了什麼問題,因為在試點期間我們對捐獻數量沒有提出具體要求,我們試點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試點,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器官捐獻的工作機制和體系。同時也應看到,我們目前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特別是全國性的宣傳活動,還沒有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濃厚的捐獻氛圍,因為目前還有大量的基礎性工作要做,我們必須把相關的捐獻流程的各個環節做好,才能大規模動員人們捐獻,否則,就會挫傷公眾的積極性。這也是我們需要開展試點的目的之一。

  傳統觀念不是根本性制約因素

  中國青年報: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王平:捐獻體系的建立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組織機構的建立、規章制度的建立、人員隊伍的培訓、紅十字會和衛生部門的配合等等,這裡面都有許多很細的東西。可能從外面看很簡單,但操作起來很複雜。就國家層面來講,包括建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中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人體器官捐獻專家隊伍,地方上也要建立相應的機構。另外,我們還要對協調員、志願者進行招募培訓,要編寫教材、宣傳資料,開發計算機網絡體系等等。總之,需要做的工作特別多。

  中國青年報:中國的傳統觀念,比如身體要完整地入土為安,會不會成為人體捐獻的障礙?

  王平:我認為會有這方面的影響,但不會成為一個主要的問題。因為現在全國範圍內大部分地區都施行火化,不存在完屍入土的問題。雖然個別地區因為一些原因還存在土葬的風俗,但整體上來講這不是一個根本性的制約因素。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不缺乏愛心,我們紅十字會接觸到很多富有愛心的人。在我們開展無償獻血、造血幹細胞捐獻、遺體捐獻等工作時對這一點就深有感觸,所以我們對未來的捐獻還是很有信心的。

  中國青年報:根據這項工作的試點工作方案,對人體器官捐獻者有什麼激勵措施嗎?比如,像獻血一樣,以後親屬可以免費用血?

  王平:人體器官捐獻跟獻血不一樣,它不能長時間保存,需要即時使用。對於捐獻過器官的家庭,我們主要是給予精神層面的激勵,但對於這樣的家庭不幸又有人需要器官移植,相對於獻血和需要輸血而言,其概率是很小的。此外正好有合適的供體出現,也是一個小概率,應該給予這樣的家庭怎樣的特殊政策,也需要試點來加以解決。

  中國青年報:現在有很多家庭困難的患者付不起醫療費就想到去賣器官,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像“賣腎救子”的新聞。

  王平:是的。紅十字會本身就是一個人道救助組織,對於捐獻人體器官的困難家庭進行救助,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這裡面也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救助的條件、救助的標準、資金來源、如何與器官買賣劃清界限等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在我們的試點方案裏明確設立人體器官捐獻基金,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

  完善器官捐獻體系是一個長期過程

  中國青年報:目前國外在人體器官捐獻方面是否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

  王平:像美國、西班牙等國的捐獻體系都已經相對完善了。有許多東西影響著捐獻工作的開展,如法律法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道德倫理、醫療保障等等。例如,在西班牙,法律這麼規定,如果生前沒有提出書面要求不捐獻器官,就默認你同意捐獻。我國是書面同意捐才能捐,而且公民去世後自己也做不了主了,最終捐與不捐還得家屬同意,而且許多時候家屬之間也存在分歧。這就是一個差異。

  此外,西方的醫療保障體制和我們也有很大區別,因此一些先進的東西我們可以學習,但同時也要結合我們中國的實際。

  中國青年報:有些人也擔心捐獻的器官被某些人或組織用來獲取暴利,咱們在制定試點方案時有沒有對這方面作出一些制度性的安排?

  王平:我想,由紅十字會參與開展這項工作,正是基於紅十字會在社會上的良好聲譽、紅十字會的組織性質,應該更能為公眾接受。同時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參與這項工作,正是考慮了要保證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公平公正,在捐獻過程中,紅十字會將全程監督具體的實施過程,在方案中已經明確紅十字會對人體器官捐獻要進行見證。只有確保捐獻工作的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得到公眾的信賴和支持,才能夠把這項造福人民的好事做好。

  中國青年報:這一系統的完善還需要多長時間?

  王平:我認為,完善中國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目前的試點計劃是一年,就是到明年的三月份,但我們會根據屆時的試點情況決定是否延長試點時間。關鍵是要看能否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能夠在全國推廣的運行模式。

  中國青年報:這一年試點的目標是什麼?

  王平: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試點,積累經驗,探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的組織機構、工作機制、規章制度、工作隊伍、信息平臺、保障措施和監督機制,逐步形成科學、公正、高效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促進我國人體器官移植事業健康發展,更好地保護人民生命和健康。

  人體器官捐獻既可以挽救他人生命,造福他人,造福社會,又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對家人來説也是一種安慰,因此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國家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人體器官捐獻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深信中國人民不乏愛心,在全社會的大力支持下,這項工作一定能夠很快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