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政協委員建議“十二五”實行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1日 1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吳晶晶、劉奕湛)在此間舉行的政協常委會上,部分政協常委、委員建議,“十二五”時期經濟發展必須充分考慮環境的承受能力,應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決避免以犧牲環境換來的GDP增長。

  “總體上看,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資源的高消耗和低利用、生態環境的損害為代價實現的。”全國政協委員葉金生指出,儘管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治理和保護力度明顯加大,一些地方的生態環境狀況有所改善甚至有明顯改善,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控制污染物排放、環境治理任務依然相當艱巨。

  全國政協常委張道宏指出,目前農村“三廢”問題和城市污染轉移問題尤為突出,許多在城市不能獲批的企業紛紛向縣城和鄉鎮轉移,對地下水等資源形成了毀滅性的污染。因資源開採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已經在部分地方顯現。

  “‘十二五’規劃制定中要從源頭上進行控制,出臺有力措施堅決加以杜絕,避免以犧牲環境換來的GDP增長。”張道宏常委説。

  “‘十一五’期間多種嚴重災害的交替、疊加,這更提醒我們必須切實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構建防災減災安全屏障。”全國政協常委鄭蘭蓀説。

  鄭蘭蓀常委指出,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使經濟社會建設付出巨大成本,也使得災害後果和損失趨於增大。把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作為防災減災第一道安全屏障,勢在必行,迫切之至。

  政協常委和委員們表示,要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對發展政策和戰略目標進行調整。在發展政策上要進一步制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價格、財政、稅收、金融政策,促使鼓勵發展的政策與鼓勵保護環境的政策充分融合。在發展佈局上要遵循生態自然規律,開展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工作,根據不同地方的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按照優先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要求,確定不同地區的主導功能,引導各地合理地選擇發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在産業規劃上要積極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重化工業佈局,突出循環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

  “應當像控制人口、保護耕地一樣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葉金生委員説,“凡是污染嚴重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生産能力或産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允許興建;凡是超標或者超過總量質量指標排污的企業一律停産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任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凡是破壞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一律要嚴懲。應徹底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畸形狀況。”

  部分常委和委員還建議,應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和監督,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要通過聽證會、論證會或者社會公示等形式聽取意見,接受社會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