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1日 11: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中國共産黨十七屆五中全會

  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

  ——在一九五五年七月五日至六日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李富春)

  目錄

  一、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

  二、第一個五年計劃概要

  三、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若干問題

  (一)關於工業和運輸業的基本建設問題

  (二)關於工業的生産問題

  (三)關於農業的增産問題

  (四)關於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

  (五)關於保證市場的穩定問題

  (六)關於培養建設幹部問題

  (七)關於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問題

  (八)關於厲行節約問題

  (九)關於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同我國建設的關係

  四、為完成和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而奮鬥

  各位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向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提出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議案,我現在代表國務院向本次大會作關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是在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和毛澤東主席的直接領導下編制完成的。一九五五年三月間經過中國共産黨的全國代表會議討論並基本通過。黨的中央委員會根據黨的全國代表會議討論的意見作了修改之後,把這個計劃草案提交國務院。國務院會議對這個五年計劃草案加以討論並一致通過,現在請求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予以審議和通過。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在國民經濟已經恢復的基礎上開始實行的。全國解放之前,我國國民經濟受到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掠奪和嚴重破壞,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人民的大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把原來由帝國主義和官僚買辦資産階級壟斷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和鐵路等經濟命脈變成全民的財産,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變成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就使我國人民有可能來迅速地創造自己的新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三年中間,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在勞動戰線上的高度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依靠全國人民在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進行“三反”“五反”等各個戰線上的勝利,依靠中國共産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確的經濟政策的領導,同時還由於偉大的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支援,我們勝利地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在一九五二年,即我國結束經濟恢復階段的這一年,我國工業農業總産值(包括工業、手工業、農業和農村副業的全部産值,這種産值都是按一九五二年的不變價格計算的,下同),比一九四九年增長了百分之七十七點五,其中:現代工業增長了百分之一百七十八點六,農業(包括農村副業)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八點五。一九五二年,工業和農業的主要産品的産量,除個別的以外,都超過了解放前的最高水平。由於現代工業的恢復和發展比較快,它的産值在工業農業總産值中所佔的比重,已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十七上升到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二十六點七。在工業農業生産恢復和發展的同時,運輸和郵電有了相應的恢復和發展。國家在平衡財政收支和穩定物價這些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對於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了顯著的作用。

  在恢復時期中,我們已經開始進行了國民經濟的改造工作。社會主義經濟成份逐步地加強了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地位。在這個時期,公私工業都有發展,但國營工業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私營工業,私營工業中的一部分已經轉變為公私合營,因而國營、合作社營和公私合營的工業的産值,在工業總産值(包括現代工業和工場手工業的産值,不包括合作化手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的産值)中所佔的比重,已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三十六點七上升到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六十一,而私營工業的産值所佔的比重,則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六十三點三下降為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三十九。同時期內,農業的互助合作運動也有了初步的發展。一九五二年,國營商業和合作社營商業在國內商業批發中的比重達到百分之六十三,在社會零售中的比重達到百分之三十四,對外貿易已由國家管制。總的説來,社會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作用和領導地位,隨著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日益鞏固,已經在恢復時期大大地加強起來,因而也就大大地為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開闢了道路,並需要我們著手制定發展國民經濟的長期計劃。

  蘇聯的真誠的、無私的、兄弟般的援助,是我國能夠迅速地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重要條件。蘇聯政府和蘇聯人民幫助我國設計新企業和供應我國建設所需的設備,以及對我國的其他一系列的援助,表現了最偉大的和最崇高的國際主義。正如斯大林所説的:“問題不僅在於這種幫助是極度便宜的,技術上是頭等的。問題首先在於這種合作的基礎,是互相幫助和求得共同經濟高漲的真誠願望。”

  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期間是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這個計劃草案的編制工作,在一九五一年就已經開始,中間經過多次的補充和修正,到一九五五年二月,即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了兩年之後,才編制完畢。這是由於我國資源缺乏調查,統計資料也很少,有多种經濟成份同時並存,我們又沒有編制長期計劃的經驗,建設工作的經驗又很不夠。而且,從國家的整個情況來説,一九五○年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到一九五三年七月底才實現了停戰。蘇聯幫助我國建設的一百五十六個工業單位中的主要部分——第二批九十一個單位,也到一九五三年五月才確定。所有這些,都説明了過去兩年,只能一面進行建設,一面編制長期計劃。雖然如此,但由於我國在一九五二年已經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從一九五三年起我們已經能夠每年編制和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年度計劃,蘇聯幫助我國建設的第一批五十個單位,早在一九五○年就已經確定並陸續施工,所以我們在建設方面並沒有喪失時間。而且正因為我們進行了許多準備工作,在執行兩個年度計劃的過程中又取得了不少的經驗,這就使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更加接近實際,更加能夠保證它的勝利完成。

  現在,我謹對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作如下的説明。

  一、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

  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根據中國共産黨中央一九五二年提出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亦即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而制定的。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中國革命第一階段的任務,是由工人階級領導人民大眾,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為新民主主義的社會,這個任務已經勝利地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革命第一階段的基本結束和中國革命第二階段的開始。中國革命第二階段的任務,就是要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説,無論在什麼國家,社會主義社會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建成的,無産階級在推翻了反動統治、取得革命勝利以後,到社會主義社會建成之前,都要經過一個過渡時期。列寧指出,無産階級在取得政權之後,必須利用自己政治上的統治地位來解決社會主義的經濟任務。要解決社會主義的經濟任務,就不僅要發展以重工業為基礎的工業體系,而且要把包括農業在內的國民經濟轉移到大生産的技術基礎上來,把包括多种經濟成份的國民經濟改變成為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

  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産黨中央根據列寧關於過渡時期的學説,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經驗,在一九五二年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中國共産黨中央提出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在一九五四年已經被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所接受,列入了我國的憲法,作為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憲法序言規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社會建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憲法第四條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是以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主體的,而對農業、手工業的改造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兩個必要的組成部分,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大工業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基礎。列寧一再地指示説:“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礎,只有一個,這就是大工業。”沒有大工業我們就不可能過渡到社會主義,就不可能在現代技術的基礎上來改造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

  大家知道:我國曾經是一個在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國家,經濟是很落後的。在解放前,我國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只佔很小的比重,而且主要是一些輕工業,這些輕工業很多還是依賴於外國進口原料的加工工業,至於重工業的基礎則更加薄弱,雖然也有某些重工業,大多只是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機械修理廠,或者只是為帝國主義國家提供原料和半成品的礦山和工廠。我國這種因為缺乏重工業的基礎而造成的國民經濟十分落後的狀況,使我國百餘年來國弱民窮,受盡各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壓迫。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中國二十多年,極大地加深了我國這種落後的狀況。他們只顧窮兇極惡地掠奪人民,沒有建立起什麼工業。他們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曾經大肆吹噓要建立一個什麼年産十萬噸的鋼鐵廠,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他們的家族越來越驚人地富了,但是結果連一個這樣小規模的鋼鐵廠也建立不起來。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以前,全國除東北外每年只生産鋼四萬噸左右,而且都是滿清末年和北洋軍伐統治時代所建立的鋼鐵廠的産品。日本帝國主義在侵佔了我國的東北以後,特別是在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三年,為了掠奪資源,擴大侵略戰爭,曾經在那裏擴建了一些鋼鐵工業,那些當然是附屬於日本本國工業系統的純粹殖民地式的工業,而且許多工廠和礦山在以後又被國民黨反動派所嚴重地破壞了。事實正如毛澤東主席在一九四五年“論聯合政府”一書中所説的:“沒有一個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的中國,不可能發展工業。”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掌握了政權,這樣一個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的新中國出現了,一個工業化的新中國也就在望。這樣的新中國是中國人民在工人階級領導下長期流血鬥爭得來的,因此,國家工業化的道路只能是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只有社會主義的工業化,才能克服我國現在先進的政權和落後的經濟之間的矛盾,而把貧弱的中國變成真正富強的中國。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我們國家在過渡時期的中心任務,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中心環節,則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只有建立起強大的重工業,即建立起現代化的鋼鐵工業、機器製造工業、電力工業、燃料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基本化學工業等等,我們才可能製造現代化的各種工業設備,使重工業本身和輕工業得到技術的改造;我們才可能供給農業以拖拉機和其他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供給農業以足夠的肥料,使農業得到技術的改造;我們才可能生産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如火車頭、汽車、輪船、飛機等等,使運輸業得到技術的改造;我們也才可能製造現代化的武器,來裝備保衛祖國的戰士,使國防更加鞏固。同時,只有在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顯著地提高生産技術,提高勞動生産率,能夠不斷地增加農業和消費品工業的生産,保證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此可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是使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的政策,實行這個政策,將為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強大的物質基礎。有人認為: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不同於蘇聯革命勝利後的情況,我們現在有了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幫助,何必急於工業化呢?我們認為這種説法是錯誤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