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第六次人口普查新挑戰:入門較難 人戶分離現象普遍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1日 08: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分鐘,您就做了利國利民的大事!”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製圖:宋嵩

  投入財力80億、人力600萬,11月1日零時,第六次人口普查大幕開啟

  還有10天!10天后的11月1日零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簡稱“六普”)將拉開大幕。

  在我國,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由於全國13億人口都是被調查對象,這項普查也被稱為我國和平時期的一項最大的社會動員活動。為順利完成“六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將安排80億元左右的預算資金,還會借調和招聘超過600萬名普查人員。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11月1日起的10天,是成敗與否的關鍵時刻。

  什麼是標準時點?

  本次普查的標準時點是11月1日零時,即這一刻有多少人生活在中國,並不意味著普查員零時入戶

  國家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把人口普查清楚?人口普查與普通老百姓有什麼關係?

  一個國家的人口總數,是這個國家制定經濟、社會等各項政策的最基本依據。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對記者這樣舉例描述:“我國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以人為本’的服務對象到底有多少?進行人口普查,搞清中國人口的總量、結構、地域分佈,對於各級政府制定‘十二五’規劃是一個基本依據。所以意義非常重要。”

  “六普”不僅對國家意義重大,對老百姓來講也非常重要。人口普查獲得的人口總量和結構數據,事關幼兒園、學校、養老院、醫院、圖書館、電影院等公共設施的建造,事關基本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事關就業崗位的提供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推進等。

  比方根據普查,某個社區的老年人比較集中,數量較大,國家就要有針對性地修建養老院,或者是鼓勵社會來修建養老院;小區上小學的適齡兒童有多少,就可以據此制定招生計劃;搞清楚有多少女性、多少男性,平均一年生育多少小孩,對我國計生政策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搞清一個小區有多少人,就可以為這個小區修建公路、公共汽車站等做參考。

  今年11月1日零時是“六普”調查的標準時點,這就相當於在這個時間按下快門,給全國人口拍張快照,看看這個時刻有多少人生活在中國。但這不意味著普查員在11月1日零時入戶。應該説,凡是普查對象,都要在11月1日至10日進行登記。至於每戶人傢具體在哪一天登記,將由各人口普查登記組根據各戶具體情況,安排登記日期分別進行。

  “人口普查利國、利民,關係到每一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們需要所有的被調查對象積極地支持、理解、配合人口普查。”馬建堂説。

  個人隱私怎樣保護?

  普查員的法定義務是為普查對象保密,個人信息將及時銷毀,且不作為任何處罰依據

  在城市居民的印象中,人口普查似乎早就開始了。其實,因為“六普”涉及範圍廣、人員多,所以是分三個階段進行的。

  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即戶口整頓與摸底。2010年11月1日之前都屬於準備階段。在準備階段,普查組織機構要把全國所有的地域空間,劃分為不同的普查小區,還要據此繪製電子地圖,作為將來比對普查數據是否有遺漏的資料。

  第二階段是入戶調查和復查階段,從2010年11月1日到2010年11月30日。其中前10天為入戶調查,一家一戶“一個也不能少”;後20天進行復查和事後質量抽查,抽查比例萬分之一,大概為12萬人。如果被抽中了,普查員會再次拜訪您家,進行一次訪問,用您第二次填的數據和第一次進行比對,由此確定調查質量。

  那麼,入戶調查查什麼?據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司司長馮乃林介紹,入戶調查分短表和長表兩種。90%的人需要填短表。短表信息比較簡單,包含姓名、性別等18項,每一戶10分鐘就能填完。還有約10%的人要填長表,長表包括住房信息、就業信息等40多項,大概需要30分鐘。在華居住的外國人也要接受人口普查的調查,需填報姓名、國籍、來華目的、在大陸居住多長時間等8項內容。

  自覺配合人口普查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但是,有不少居民擔心自己的隱私被暴露,不願意配合普查的進行。對此,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多次對公眾表示,普查機構不得以任何方式將個人的信息以及可以推斷個體的信息提供給任何非普查機構。普查的個人信息也不得作為任何處罰依據。普查機構和普查員一旦違反了這些規定,立即停止工作,屬於公務員的,還會受到相應的行政紀律處分。

  “人口普查所獲得的信息就是用於人口普查,不得用於人口普查以外的任何目的。”馬建堂舉例,比如説有的居民超生了,入戶的時候應該填報,但是不能因為你填報了就處罰你。“請廣大的被調查對象放心,我們所有的普查機構和普查員的法定義務就是為你保密,你所填報的個人信息到期後要銷毀。”

  “六普”有啥新特點?

  既查境內中國人,也查境內外國人;既查戶口所在地,也查現居住地;借助衛星遙感,且光電錄入資料

  從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我國已先後經歷了五次人口普查,中國人口也從1953年的59453萬人增長為2009年底的13.347億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前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六普”有了新的任務和特點。

  首先,“六普”的普查對象範圍擴大了。“六普”不僅像前五次一樣調查境內的中國居民,還要調查在中國境內的港澳臺同胞和外國人。據馮乃林介紹,不僅中國,2010年前後,全球包括美國、日本、俄羅斯等120多個國家都在進行人口普查,關注人口的國際遷移成為大家共同的調查內容。

  其次,與戶口登記不同,“六普”採取居住地登記原則,通俗地講就是“逢人就查”、“見人就登”。馬建堂打了一個比方,四川的農民兄弟到北京來打工,他在北京要配合登記,同時在四川他的戶口所在地,也要登記他的信息。

  正是由於這個特點,此次集體戶口也納入了普查範圍。在建築工地、大學宿舍等場所居住的人口也將首次納入普查範圍。

  第三個特點是新技術手段的應用。人口普查是“按房子找人”,前五次人口普查是人工繪製住房圖,這次人口普查利用國家的衛星遙感資料,在電子計算機上生成人口普查的地圖和小區圖。另外,13億人口的數據匯總,工作量很大,靠人工匯總,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準確。這次採用光電錄入,不僅能識別阿拉伯數字,還能識別手寫的漢字。

  “六普”存在新挑戰

  流動人口多;人戶分離現象普遍;入門較難

  人口普查意義重大,遇到的“煩惱”也不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的遷移和流動越來越多。人口流動越多,人口的戶籍所在地和居住地不一致的情況就越多,普查工作也越難。2億多農民工進城務工,居無定所;一些人員短期出差、出國,難以查找,這都是對普查的挑戰。

  人戶分離是人口普查面臨的第二大挑戰。過去戶籍登記制度比較完備,因為生活所需要的供給都和戶口所在地有關係。比如改革開放之初,居民買糧食用糧票,買布用布票,都是根據戶籍情況分發的,所以要換一個地方就要趕緊遷戶口,不遷戶口拿不到票證。但經濟社會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戶擁有多套住房的現象比較多,人戶分離的情況就比較嚴重。在統計局進行試點摸底的一些大城市裏,人戶分離的程度達到了50%左右,無疑給調查帶來一些困難。

  “門不太好進、臉不太好看”也是普查遇到的難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隱私的保護意識逐漸增強,這是一種進步、文明的表現。但是,也直接影響到了入戶調查的效率。北京市在戶口整頓期間,就發生了190多起普查員受傷,在郊區入戶的普查員還有60多位被狗咬傷的。

  中國人口究竟是多少?老年人究竟佔多大比例?男女比例是多少?北京這樣的大都市生活了多少人?……這些都是“六普”要統計調查的問題,也是離開大家配合無法搞清楚、搞準確的問題。統計聯著你和我。面對挑戰,統計工作者除了努力工作外,特別希望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馬建堂誠懇地表示:“600萬名普查員從事著一份非常神聖、偉大、重要的工作,但是又非常辛苦,有的時候不被理解。希望廣大被調查對象能夠支持普查工作,佔用您10分鐘,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佔用您10分鐘,您就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情!”(記者 朱劍紅 陸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