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述評:中國人權在進步 “有色眼鏡”應拋棄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9日 14: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第三屆北京人權論壇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 題:中國人權在進步 “有色眼鏡”應拋棄

  作者:郭金超

  第三屆北京人權論壇19日在北京開幕,與會的中外人權專家、學者將圍繞“人權與發展:概念、模式、途徑再思考”的主題進行交流。與會各方觀點或有共鳴、或有分歧,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對話交流卻是人權事業發展的正確途徑。

  如同62年前《世界人權宣言》的産生,過程中有共識,也有分歧,各方的相互交流與理解,才使得《宣言》的起草得以順利進行而免於流産。而《宣言》至今之所以具有持久而現實的意義之一,也在於其起草過程中中國人張彭春所堅持的《宣言》要“既反映出托馬斯阿奎那的思想,也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使《宣言》最終代表的是豐富多樣性的文化,代表的是大多數的人,即具有了“和而不同”的包容性。

  正如《宣言》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多樣性,人權的內涵也不僅僅只有西方模式的唯一解讀,人權也是文化的、多樣性的。在中國人權狀況的評斷上,裁判既不是西方,也不是自我,而是事實。

  中國人的人權是在維護國家的集體人權過程中逐步實現的。國家的發展和強大正是實現和保障每一個公民的人權的條件。

  發展是實現人權的關鍵。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保障了生存權和發展權這個首要的基本人權。經過60多年的奮鬥,人民生活基本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從溫飽到小康的兩次歷史性飛躍。這是中國對世界人權進步事業的巨大貢獻。

  法治是實現人權的保障。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標誌著中國人權保障的新開端。1999年,“依法治國”成為憲法原則,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成為中國人權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人權保障的法制體系基本形成,人權原則滲透到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各個環節,中國人權在可靠的法制保障下不斷發展。

  最為重要的是,人權發展的基本途徑是將人權宗旨原則與自身國情的結合。

  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國在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實現著人權的內涵。到2009年底,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99.7%;全國基本醫療保險總參保人數已超過12億人,總體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國農村有村委會60.4萬個,依法民主選舉産生的村委會成員230多萬人;中國現有上百萬個論壇,2.3億個博客用戶,4.3億網民,據統計,每天人們通過論壇、新聞評論、博客等渠道發表的言論達300多萬條……這些數字正是中國公民各項權利在不斷發展,公民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在制度化的軌道上得到保障的見證。

  事實生動真實,中國把《宣言》宗旨與國情相結合,在實踐中的成功、豐富與發展,形成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權觀和人權理論,為世界人權的發展提供了一種現實參考。

  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人權事業,會有一葉蔽目的誤讀。

  拋棄“有色眼鏡”,才會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才會有對中國人權理性、客觀的評價,才會促進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