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慶60週年慶典氣象保障紀實:將降雨止于集結前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9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迎來她生命歷程中的第一個甲子。這一天,中國在北京舉行新世紀首次國慶盛大閱兵。

  世界的目光聚焦天安門廣場。

  朗日晴空,是新中國盛世華章的最佳映襯。但直到此前一天,北京還是秋雨綿綿,慶典開始前的兩個小時,天安門廣場上空還被雲霧籠罩,一個雲團攜風帶雨又在向這裡挺進,距離不超過20公里……

  一個神奇的“陰轉晴”,就像是為新中國60歲華誕特意呈獻。盛典時刻到來,雲開霧散,碧空如洗。陽光燦爛通透,天空蔚藍澄清,白雲朵朵。十里長街鮮花如海,與整齊的軍陣組合成這個秋季最絢麗的景色。

  三軍浩蕩,以排山倒海之勢走過天安門廣場。受閱部隊鐵流滾滾,氣勢如虹,空中梯隊劍嘯蒼穹,在藍天白雲間畫下矯健身姿……這一刻,中國人的豪情和榮耀激蕩寰宇。

  天氣的“配合”是如此恰到好處,難道真有“天公作美”?其實,是科技的推手促成了這段佳話。

  9月30日,北京有次降雨過程

  2009年9月26日,距國慶還有5天時間。當天的北京,稀稀落落地飄著小雨。秋意漸濃。

  9月26日上午10時,首都國慶60週年北京市籌委會氣象服務組發出了第一份國慶日氣象服務專報。

  時任市氣象臺臺長的郭虎站在發佈臺前,語調一如既往的平緩,但用詞明顯經過斟酌,不同於平日天氣預報的確定性用語,給人感覺在結論上多了些餘地:“初步判斷,10月1日當天,北京天氣以陰到多雲為主,白天風力從2到3級逐漸增大至4級左右。可以肯定的是,國慶慶典活動期間,北京出現強降雨、6級以上大風、6攝氏度以上的強降溫等惡劣天氣的可能性很小。”

  發佈完預報,郭虎又做了句補充:“這次還只是一個初步的趨勢預報,相對的準確程度要低一些,這次會商氣象觀測資料用的是24日20時的觀測資料,越臨近各種資料越詳盡,因此精細化程度也會越高。”

  從這次預報開始,市氣象臺開始每天發佈24小時滾動國慶天氣預報,並逐漸加密至逐六小時預報、逐三小時預報。

  彼時,國慶慶典各項準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會如人所願地到來嗎?

  氣象部門如果是諸葛亮,就能像火燒赤壁時那樣按時借來“東風”——可那畢竟只是小説家的演繹。但是氣象部門又必須像草船借箭時的諸葛亮那樣,“算”出到時會不會有“大霧”。

  為國慶60週年慶典提供氣象保障服務的氣象服務組以北京市氣象臺為主體,成員單位有國家氣象中心、總參等軍兵種氣象中心、華北民航氣象中心等10余家單位,幾乎囊括了中國最權威的氣象預報專家。

  2008年奧運會,也是這班人馬在提供氣象保障服務。以北京的氣候特點,10月金秋肯定要比“七下八上(7月下旬、8月上旬)”主汛期的天氣好。經歷過奧運會的大陣勢,國慶60週年的氣象保障應該相對容易。

  可事實並非如此。

  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伏建國説,從氣象服務的要求上來講,國慶60週年的氣象保障服務比奧運會開幕式那天還要難。“國慶保障服務的時間特別長”,除了1日當天的慶典活動,從10月1日至8日,還會有遊園等各類慶祝活動,“就算國慶當天也要考慮從早到晚的天氣,而奧運會開幕式那天只要考慮20時至23時的天氣”。

  “在服務範圍上這一次也更大了”,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只需要關注鳥巢的天氣,但這次要考慮閱兵經過的長安街沿線和整個天安門地區的天氣狀況,“既有點也有線”。

  而且這次需要預報的氣象要素也比奧運會開幕式多,伏建國説,光是風這個要素,就不光需要考慮地面風,還要考慮高空風對氣球及幕布等的影響。“另一個要素是奧運會開幕式上沒有預報的,那就是能見度。”

  10月1日前後的北京已經進入秋季,由於夏天的雨水較多,給秋季造成出現大霧的機會增多,因而導致能見度可能較差,影響空軍列隊飛行表演的效果。在國慶35週年的慶典活動上就曾因為大霧出現了“只聽飛機響,不見飛機來”的情況。

  氣象風險評估早在幾個月前就預測了7種在國慶60週年活動期間的高影響天氣,包括降雨、雷電、霧、大風、冰雹、霾、低溫。降雨可能影響整體活動,大於每秒10米的瞬間風速對閱兵現場和飛機飛行有影響,霧霾和低雲可能影響飛機起降和受閱效果,雷電、冰雹就更不用説了。

  9月26日公開發佈的氣象服務專報,其實並不是氣象服務組第一次針對國慶當日進行天氣預報。在國慶日的前一週,市氣象臺和中央氣象臺的聯合會商,就已經對國慶天氣做了初步預測。只不過這個預報只提供給國慶慶典指揮部,是決策專報,沒有公開對外發佈。預報的結論與9月26日公開發佈的基本一致:10月1日出現惡劣天氣的可能性很小。

  不過,兩份預報發佈的另一個同樣的預測,還是讓人捏了一把汗:9月30日,北京會有一次降雨過程。

  節前降雨是利好

  金秋,本是北京最好的季節。大多數的時間裏,北京的天氣是秋高氣爽、晴空萬里的。但翻看北京的氣候學統計,就會發現,秋天為數不多的降雨,似乎最喜歡“眷顧”國慶日。

  1959年、1976年、1979年和1996年的國慶期間,北京都出現了連續3天的降雨。1999年國慶50週年閱兵時,降雨一直下到了10月1日早晨。

  2009年,雨似乎又打算下給國慶日了。從9月上旬開始,北京就出現了週期性的降雨,每週都會有一場持續一兩天的降雨。市氣象臺發出第一份國慶60週年氣象服務專報的9月26日,雨也在下著。

  而這份氣象服務專報,又預報了9月30日北京將是多雲轉陰有小雨的天氣。

  實際上,“出現極端惡劣天氣的可能性很小”的預報,對氣象預報員來講也不輕鬆。“即便是惡劣天氣只有1%的概率出現,對我們來説也有100%發生的可能。”伏建國説。

  氣象趨勢預報了9月30日會有降雨,這對氣象預報員來説是個好消息。北京市氣象臺總工程師孫繼松説:“就北京的秋天來説,形成降雨的氣象系統比較簡單,真要有另外幾種就是‘大麻煩’。”

  “麻煩”是氣象預報員的一個行話,指的是氣象系統複雜,預報難度大。

  “其實,9月30日北京將有降雨對國慶慶典也是個好消息。”伏建國説,“只是當時我們預測不到這個好消息能否落實。”

  所謂“好消息”,與北京秋雨的特點有關。伏建國解釋説,秋季,影響北京的降雨過程主要是鋒邊雨係。顧名思義,這種降雨是由北方來的冷空氣前鋒造就,雨後就有冷空氣緊隨而至。而冷空氣的到來必然帶來一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這正是國慶閱兵所需要的。

  但這個“好消息”能否真的成全一個好天氣,則要看降雨什麼時候能夠結束。

  專家們分析,這場降雨可能導致三種情況:一是降雨在9月30日前半夜就停止,這樣對慶典前的各項工作都沒有太大影響,是最好的情況;二是降雨在10月1日淩晨至清晨停止,這將給慶典準備工作添些麻煩,但不會影響慶典活動;三是最糟糕的情況,降雨“拖泥帶水”,到10月1日也不停,這意味著慶典有可能在雨中開始。

  “難就難在我們當時還預報不出降雨的起止時間,每個人心裏都沒底。”伏建國説。

  以現有的氣象預報科技水平,7至10天的預報只能對主要天氣過程進行趨勢預報,至於天氣過程的大小、強度、時間,是無法推測的。要對天氣過程的起止時間進行預報,一般要到24小時預報才能精細得出。

  即便是24小時預報,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準確。目前天氣預報準確率最高的是晴雨預報,能達到95%以上,而對降雨量、起止時間的預報,能達到70%準確就是很好的成績了。

  時間跨度越長,天氣預報的難度越大,準確性也就越低。國慶日前一週,可能影響到北京的天氣系統距離尚遠,它們行進的過程中還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變數很大,還不到判斷降雨起止時間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