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求是》雜誌署名文章: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證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8日 1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求是》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編者按: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石平的署名文章《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證》,現全文刊發,以指導改革工作。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證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准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繪就了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順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對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今年“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説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是深刻總結改革發展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才能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證。

  推進改革開放,首先要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已經28年了。28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創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以改革開放為標誌的歷史新時期,國家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制度在除弊創新中自我完善和發展。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人民意氣風發,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社會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我國的國際地位也顯著提高。28年來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這條路走對了;28年來的實踐同樣證明,我國的改革發展沒有離開社會主義,而是在腳踏實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人民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應該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還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又層出不窮,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還要靠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制約發展的諸多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適應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技術競爭的迫切需要。我們一定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推進改革開放,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大、十六大都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市場經濟是社會經濟資源的一種配置方式、一种經濟運行機制,是人類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一個偉大創舉。我們黨在確定改革目標時就明確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28年來,我們大力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同時不斷加強和改善國家的宏觀調控,使我國國內生産總值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長,並且有效抑制了市場經濟的週期性起落,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這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和市場化程度迅速提高的經濟體來説,是了不起的成就,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巨大優勢。同時也要看到,市場機制有其自身弱點和消極方面,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收入差距拉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場缺陷的産物。28年來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我國經濟社會注入了以往一切時代都不可比擬的生機和活力,使社會財富競相涌流;28年來的實踐同樣證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仍是一個嶄新課題,我們還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需要認真總結經驗,對的堅持,錯的糾正,不足的加把勁,説到底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我們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不斷加強和改善國家宏觀調控,致力於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最大限度地克服市場缺陷,保證經濟社會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推進改革開放,既要切實加大改革力度,又要注重改革的科學性、協調性,努力實現改革的新突破。我國的改革正處於攻堅階段。所謂攻堅,就是要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消除影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改革的深化必然會觸及更加複雜的利益關係,增加改革的難度和風險。面對困難和風險,停頓下來不行,倒退更沒有出路。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複雜性,敢於攻堅,銳意進取,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改革的新突破,同時注重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兼顧到各方面利益、照顧到各方面關切,真正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對認準的行政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制度、財政稅收體制、金融體制、現代市場體系等領域和環節的改革,要堅決推進。同時切實加強對各項改革的總體指導、統籌協調和綜合配套,努力做到改革方案週密穩妥、工作推進深入細緻、風險防範及時有效。對關係全局、涉及面廣的改革,一定要充分論證、科學決策,先行試點、逐步推開,並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各項改革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和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推進改革開放,必須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把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形成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對外經濟貿易規模迅速擴大,既有力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又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合作共贏的機遇。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不能動搖。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絡日益緊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影響日益加深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樹立全球戰略意識,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把“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起來,揚長避短,趨利避害,著力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引進外資結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同時注意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在擴大開放條件下更好地促進國內改革和發展。

  歸結起來説,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改革開放。我們要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的認識,高度自覺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改革發展全局,又通過改革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證,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去,努力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把“十一五”規劃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