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追索劫散的國寶——圓明園珍寶海外追蹤路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8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2月25日,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銅像以1400萬歐元在法國巴黎大皇宮落錘。 新華社/路透 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齊湘輝、岳瑞芳)一場150年前來自英法聯軍的洗劫縱火,成為一個民族集體記憶中最痛的傷痕。圓明園,這個曾經的“萬園之園”,歷經劫難後如今只剩斷壁殘垣,靜立在北京西郊。

    尤為讓人痛心的是,自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燒以來,圓明園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歷史謎題。

    “從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國內外的各類圓明園文物至少有150萬件。”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由於記錄圓明園擺設的“陳設清冊”沒有留存下來,可能毀於戰火,因而失去了精確排查圓明園流失文物的依據,這個數字也只是一個估算。

    為尋找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圓明園管理處曾于2009年10月成立工作組專程赴美國進行尋訪,以摸底流失文物並完善文物資料數據庫建設,尋到超過400張老照片及流失文物。

    根據197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簽署的國際間共同保護文物與合法管制文物進出口協定,私藏贓物者必須將文物歸還原主。因此,陳名傑他們在出發之前,已經預感到此行可能不太順利。

    “當時有一家博物館在初次見面時就帶上了律師,還以為工作組是來‘索要文物’的,所以準備‘對抗’到底。”陳名傑回憶道。

    不過由於工作組一再強調此行意在“摸清家底”,而非追討流失文物,在美國尋訪過程中,工作組還是得到大多數博物館和有關機構的熱情接待。

    陳名傑説,美國尋訪之旅“事實比我們預計的要好”,比如,華盛頓弗利爾和賽克勒博物館派專家介紹館藏文物和圓明園老照片,還破例緊急安排工作組到地庫參觀其鎮館之寶;美國國會圖書館將館藏與圓明園有關的文獻資料蒐羅備至,歡迎工作組的到來;費城藝術博物館不僅熱情接待,還特別邀請工作組出席其新館開館儀式;洛克菲勒檔案中心和賽勒姆博物館則提供了大量圓明園老照片和西洋樓銅版畫圖片等。

    2010年10月18日是圓明園被焚燬150週年罹難紀念日。陳名傑説,此次美國之行作為“尋找圓明園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動的第一站,也是今年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後,圓明園管理處還將擇機開展赴歐洲和日本的尋寶之行,以期能建立一份較為完整的圓明園流失文物名錄。

    據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孫晨露介紹,在為圓明園罹難150週年舉行的“圓明園回歸文物展”上,將展出的都是流散在北京的文物,“很遺憾裏面沒有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文物”。

    建立流失名錄難,而追討流失文物回國更是難上加難。2009年初佳士得不顧中國方面的反對拍賣圓明園獸首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流失文物的回歸之難。

    雖然文物流失國追討文物“回家”有相應的國際公約作為法理依據,但對於已經流失海外很久的文物,特別是追討從圓明園流失的價值連城的文物,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

    在文物主權問題上,一直存在兩種爭議:一種認為文物是屬於全世界人類的財富,應該被存放在一個最有利於其保護的博物館,而不應該為文物國籍爭論;另一種視角則徹底否認了“最合適存放地”的説法,認為文物身上承載著該民族的文化記憶,應當歸屬所屬國,而不應是飄零在世界各地的文化符號。

    著名文物專家、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認為,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非法出境的文物我們要永遠保留追索的權利,“但有時也不能太著急”。

    據記者了解,現階段,中國的文物回流形式大致可分為依法索回、國家購買、民間購買和捐贈,其中尤以後3種的社會關注程度更高。

    以圓明園12生肖銅獸首為例。其中,銅牛首、銅猴首與銅虎首是2000年保利集團花費近3000萬港元拍回的;銅豬首是2003年澳門愛國人士、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斥資700萬港元買回捐獻祖國的;銅馬首也是何鴻燊于2007年再以6910萬港元價格拍得捐獻祖國的。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也多次運用法律和外交手段,在國際公約的框架下,通過國際合作,成功索回流失海外文物。比如,1998年從英國追索回從香港走私出境的中國文物3000余件;2001年從美國追索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陽五代王處直墓彩色石雕像;2003年從香港某拍賣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被盜的49件珍貴文物等。

    實際上,人們對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關注,已經超越了這一事件的本身,對它的“尋找”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是中華民族勿忘國恥、反思傷痛、走向新的歷史的一種努力。

    “紀念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勿忘歷史、倡導和平,加強對圓明園的保護和研究。”陳名傑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