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探索"政府引導 社會參與"模式破解養老難題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6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10月16日電(記者 孟娜 吳陳)16日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住在上海市普陀區甘泉宏利敬老院的80歲老人潘美榮中午還和其他老人一道品嘗了"重陽糕"。

  甘泉宏利敬老院2005年10月正式開放,目前有120張床位,床位常年都是滿的。住在這裡的老人大部分是80歲以上,年齡最大的有100歲。

  潘美榮説:"住在這裡很好,工作人員對我們很照顧。在家裏不可能總有人陪,會寂寞,也不是很安全。現在都把敬老院當成家了。"

  這家敬老院是由政府主導、發動社會力量共同興建的。政府出資600多萬,企業家捐助了200萬。敬老院還和六七家企業建立了共建關係,逢年過節這些企業會帶錢帶物來敬老院慰問。例如,重陽節前夕,一家物業公司就送來了重陽糕。

  上海市普陀區民政局局長倪輝説,普陀區是上海市老齡化特點比較突出的區,養老工作是區政府的重要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對上海和中國也有現實意義。

  在普陀區,老齡人口占戶籍人口的比例去年已經達到了近2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倪輝認為,老年人口可能對政府的政策制定産生越來越多的影響。目前普陀區的養老狀況可以用"9073"來概括,即90%的老人在家庭養老;7%的老人是社區養老;3%的老人是機構養老,也就是在敬老院裏養老。

  倪輝説,在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過程中,政府正在嘗試通過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來解決養老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政府和社會組織之間實現了良性互動。

  比如,在社區養老方面,普陀區根據老人的年齡、身體情況和經濟情況等因素,為他們提供"助醫""助餐"服務。即政府聘請專門的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看病、洗澡、做飯、送飯等。

  "這就是一種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以後我們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比如我們現在是按人付費,在這種付費模式中,如果老人被接到子女家去住幾天,我們仍要付給負責照顧她的工作人員工資,以後可以視情況改成按日付費,這樣更合理。我們是邊發展、邊管理。"倪輝説。

  在機構養老院方面,近些年來,普陀區的敬老院創辦開始面向社會,目前在該區,政府創辦的敬老院佔55%,社會力量創辦的敬老院佔45%。

  中國的老年人口規模很大。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發表的《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截至2005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1.44億,佔亞洲老年人口的一半,佔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老齡化發展速度非常快,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轉為老年型僅用了18年。

  作為正處於轉型期的國家,中國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更複雜,挑戰更嚴峻,解決老齡問題的任務也更艱巨。上海是中國最現代的城市之一,這裡的養老工作對其他地區的養老工作會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中國政府始終重視老年人的權益保障問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特別提到了老年人的權利保障,提出: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老年人服務體系。採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人服務事業。

  倪輝強調説,在養老問題上,政府在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的同時,也一定會保基本、保底線,確保改革開放的成果所有人都能分享。她同時認為,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還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就業。

  上海市的另一個區靜安區則在探索老年人日托養老的方式。該區的江寧樂齡家園是一個四層小樓,一層是中心廚房,附近的老人可以來這裡吃飯,工作人員也提供送餐到家的服務,目前這個樂齡家園每天要做500客飯。二層是老人的休息室;三層是供老人活動的多功能廳;四層是對社區老人開放的醫療諮詢室。

  目前社區有30多名老人每天都來這所樂齡家園,在這裡唱歌、跳舞、走時裝步、看電影、聽新聞、彼此之間聊聊天。

  64歲的李月琴自這所樂齡家園一年多前開辦以來就每天到這裡來。"在這裡每天做做廣播操、和其他老人一起參加各種文藝活動,挺熱鬧的,所以天天來。"她説。

  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邱放介紹説,江寧路街道的老齡人口也佔到該街道人口總數的20%以上,為老年人服務成為政府越來越重要的工作。他表示,"十二五"期間該街道還要再建兩所老年人日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