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精彩十一五科技篇:幹細胞技術 再造生命小活鼠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6日 07: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朝聞天下]>>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十一五”科技新亮點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消息:據新華網報道,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北京幹細胞論壇上,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周琪雖然在講演中一再用“馬和火車”來比喻幹細胞研究等新興技術起步的艱難和未來巨大的發展前景,並反復強調這個領域白熱化的慘烈競爭,稍有懈怠就將喪失話語權,甚至生存權。但不可否認,去年7月,由周琪領導的研究組首次利用iPS細胞克隆出活體實驗鼠“小小”,讓中國在這個領域擁有了話語權。

  今年4月,周琪研究組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王秀傑研究組合作,發現了可以判斷小鼠幹細胞多能性水平的關鍵基因簇,此成果使中國躋身國際幹細胞研究第一梯隊。

  iPS細胞即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是由體細胞誘導而成的幹細胞,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發育多潛能性。有關iPS細胞的研究是當今生命科學的前沿熱點,2007年、2008年連續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iPS細胞在生物和醫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成為實施再生醫學和細胞治療的重要細胞來源。然而之前的研究一直未能利用iPS細胞像胚胎幹細胞一樣,通過4倍體囊胚注射獲得成活小鼠,因此未能證明iPS細胞是否像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

  科技部于2006年啟動實施了“發育與生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僅用3年時間,周琪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凡一研究員,利用iPS細胞通過四倍體補償實驗,成功獲得了27隻成活的健康小鼠。研究人員將第一隻小鼠命名為“小小”,從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證明了iPS細胞的全能性。

  2009年7月23日,《自然》雜誌在線刊發了這一成果,並於7月22日專門組織了新聞發佈會,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體公佈我國科學家的這項研究成果。《自然》報道稱,中國科學家“為克隆成年哺乳動物開闢了一條全新道路”,並指出“該方法比傳統克隆方法更高效、更安全”,“在克隆研究的道路上,‘小小’接過了克隆羊‘多莉’點燃的火炬”。這項成果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9年全球十大生物醫學進展之一。

  “小小”的誕生雖然是iPS研究歷史中的一個重要突破,但並不意味著這項研究工作的終結。周琪説,獲得具有完全多能性的iPS細胞的成功率非常低,絕大多數iPS細胞由於未能經過完整的重編程過程而不具備發育為個體的能力或産生的個體具有生理缺陷。為了更加充分地理解體細胞重編程及iPS細胞多能性維持的機理,提高具有完全多能性iPS細胞的獲得率,周琪與王秀傑通過合作,對胚胎幹細胞及不同發育能力的iPS細胞的基因表達水平進行了比較。

  研究發現,在小鼠12號染色體的一個印記區域內,有一組決定小鼠(哺乳動物)幹細胞多能性的關鍵基因決定簇,這一結果已在多種不同來源的細胞係中得到驗證,它對揭示幹細胞多能性維持的機制具有突破性意義。王秀傑説:“利用這一發現,能夠儘早鑒定iPS細胞的多能性水平,從而顯著提高具有完全多能性的iPS細胞的獲得率,並將推動其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

  該成果在今年4月10日由《生物化學期刊》在線刊發。僅僅兩周後,美國科學家在《自然》也發表了相似的論文,不謀而合的結論使得這一成果再次得到印證,也從另一個方面表明,在這一個研究領域競爭是如此激烈。(記者遊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