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氣象局:歐洲“千年一遇寒冬”預測缺乏依據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3日 0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美的阿根廷、秘魯等國今年8月遭遇罕見嚴寒,氣溫低至零攝氏度。圖為阿根廷一處被白雪覆蓋的海灘。

  近日,媒體紛紛報道國外學者預測歐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其中還提到亞洲國家也可能出現寒冬,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中國氣象局組織專家進行了專題研究和分析,認為歐洲今年冬季出現“千年一遇寒冬”在科學上缺乏依據。

  10月12日,記者就有關問題專訪了國家氣候中心專家。

  預測歐洲將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缺乏科學依據

  記者:最近,有學者預測歐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現“千年一遇寒冬”,亞洲國家也可能出現寒冬。作出這一預測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下稱“專家”):波蘭等國家學者預測的理由是,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導致歐洲將出現“千年一遇寒冬”。

  波蘭科學家指出,這股洋流是維持地球氣候平衡的要素之一,但近幾年來規模縮小到只剩過去的一半,無法發揮其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灣暖流完全停止活動,歐洲將進入新的冰河世紀。

  記者:據你們目前的研究和分析,這一預測是否可信?

  專家:我們認為,根據“拉尼娜”現象預測歐洲今年冬季將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科學依據很不充分。

  現有的研究表明,“拉尼娜”和墨西哥灣暖流有著不同時間尺度的變化。“拉尼娜”為年際尺度,逐年之間的波動起伏較大;而墨西哥灣暖流相對穩定且主要表現為十年以上的長週期變化。近幾十年的觀測顯示,墨西哥灣暖流只有很弱的減少趨勢。目前國內外研究還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拉尼娜”與墨西哥灣暖流有直接關係。

  儘管“拉尼娜”有全球性的影響,但其直接影響僅局限于熱帶太平洋地區,對中高緯地區天氣氣候的影響是間接而複雜的。

  1986年以來,發生過4次“拉尼娜”事件,僅有兩次在冬季出現了冷冬。僅僅依據目前出現的“拉尼娜”現象就預測歐洲將出現“千年一遇寒冬”,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記者:對“千年一遇”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目前人類是否有可能作出比較準確的預測?

  專家:月以上時間尺度的預報在氣象學上稱為“氣候預測”,與中短期天氣預報相比,氣候預測更加複雜,難度更大,仍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這是因為,影響氣候的原因十分複雜,其信號不僅存在於大氣中,更來源於海洋、冰雪和陸面等地球系統中大氣之外的其他部分。目前人類對地球系統內部相互作用的機理和規律還並不完全清楚,尚無法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預測,對於“千年寒冬”這樣的特別極端事件的預測,更缺乏可信賴的科技手段。

  預計今冬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可能有階段性強降溫

  記者:根據目前的氣象資料,今年冬季我國的氣候情況大致是怎樣的?

  專家:就目前全球海洋大氣狀況,我們預計今年冬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冷害。

  最新監測表明,今年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範圍平均較常年同期偏低1.3攝氏度。

  我們分析預計,“拉尼娜”狀態將繼續發展加強,最終發展成為一次較強的“拉尼娜”事件,並可能持續到明年春季。

  分析近60年來“拉尼娜”影響表明,通常“拉尼娜”發生期間的冬季,北半球一些地區(北美洲西部和亞洲東北部)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冷幹現象。

  影響我國冬季氣溫異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導致的熱帶海洋和副熱帶高壓的變化外,還有歐亞中高緯度的大氣環流形勢,其中,西伯利亞高壓及東亞冬季風活動與我國冬季氣溫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西伯利亞高壓偏強,有利於引導中高緯的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

  記者:“拉尼娜”現在處於什麼狀態?

  專家:當前,“拉尼娜”還在發展狀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總體偏強,但穩定性較弱,位置變化幅度較大,中高緯地區的冷空氣逐漸活躍,但還並未明顯偏強。

  綜合分析上述因素,預計今年冬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變化幅度較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過程,建議對此予以高度關注,提前採取措施。

    另據新華網報道

    針對近日外國學者預測歐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中國氣象局12日表示,人類目前還不具備預測“千年一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能力,僅基於“拉尼娜”事件及全球變暖的氣候大背景預測歐洲今年冬季將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科學依據很不充分,但需防範我國冬季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冷害。

  近日,有關“拉尼娜”事件擾亂暖流活動,歐洲或現“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紛至沓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表明,儘管“拉尼娜”有全球性的影響,但其直接影響僅局限于熱帶太平洋地區,對中高緯地區天氣氣候的影響是間接而複雜的。以歐洲地區為例,“拉尼娜”的影響作用並未達到可以確定的程度。

  數據顯示,20世紀中期以來,歐洲冬季氣溫始終處在上升的趨勢,沒有出現過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的可能性極小。

  同時,目前人類對氣候預測能力仍局限在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氣候異常總體趨勢的預測,尚無法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預測,尤其是針對“千年寒冬”這樣的特別極端事件的預測,缺乏可以信賴的科學技術和手段。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表明,當前“拉尼娜”正在發展狀態,但還並未明顯偏強,預計今年冬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變化幅度較大,部分地區氣溫可能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過程。氣候中心建議相關部門提前採取措施,防範今年冬季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冷害。

  與此同時,氣象部門將加強對影響我國冬季氣候因子的監測,做好滾動預報預測和跟蹤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