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河南學生被動員去富士康實習 政府被指是亂彈琴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2日 06: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岸三地”大學富士康調研組在北京發佈富士康調查系列報告。 CFP供圖

  河南省教育廳9月6日下發通知,要求中職高職學校組織、動員學生去深圳富士康頂崗實習,以保證富士康集團正式落戶河南、年內批量投産後有充足的高素質員工隊伍。

  河南省教育廳職業與成人教育處處長董丞明證實,教育廳共組織了全省百餘所中高職學校、共計2.5萬多名學生去深圳富士康實習。

  學生反映

  不去實習不發畢業證

  據河南電視廣播大學新聞班學生李生(化名)介紹,“9月17日學校召開全校動員大會,號召我們2006級和2009級幾個班的學生去深圳富士康實習。緊接著,學校派班主任到各個班級動員。”他説,“學校説,我們班40個人都必須去,不去的話沒有畢業證。”

  如果學習電子工程等方向的學生去實習,倒沒有什麼,李生説,“我們學的是新聞學,跟富士康的生産不搭界。”再者,今年年初,新聞專業的學生已經實習過了,大部分同學在報社、電視臺等新聞單位實習。

  據了解,河南省的中職高職學校,幾乎都對學生發出了類似的動員和號召,有些學校到富士康頂崗的學生已經出發。李生説,他新鄉的同學已經去深圳富士康實習。

  李生的班主任透露,這次的突然實習,源自河南省教育廳的一份文件。

  紅頭文件

  為河南富士康儲備員工

  記者拿到了這份文件——《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組織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赴富士康科技集團頂崗實習有關事宜的緊急通知》(下簡稱《通知》)。這份9月6日教育系統內部下發的教電〔2010〕89號通知中説,“富士康科技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其落戶河南,對我省産業結構調整、擴大就業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各單位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親自部署、親自落實,分管領導要深入一線具體指導、跟蹤問效。”

  《通知》稱“要堅持自願的原則”;“要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對因頂崗實習而影響的課程進度,可以調整到週末或假期予以補足,保證教學計劃如期完成”;“要儘量組織電工電子、計算機、信息工程等工科類相關專業學生整班整建制地參加頂崗實習”。

  《通知》要求,9月10日之前,各地各學校組織的以現二年級學生為主的頂崗實習學生,仍按原計劃進行組織、輸送。9月10日至9月20日,各地各學校原則上只組織、動員現三年級學生(即各校已自行安排的頂崗實習生)參加頂崗實習,以保證富士康集團正式落戶河南、年內批量投産後有充足的高素質員工隊伍。

  >>鏈結

  富士康落戶鄭州

  因為今年年初的“連跳”事件和沿海日漸攀升的用工成本,富士康一直試圖將工廠內遷。在各地的競爭中,富士康一家新廠區最終落戶河南鄭州。

  6月30日,富士康與鄭州市政府草簽協議,8月2日,富士康鄭州工廠開工投産。鄭州市只用一個月零三天,就完成了引進富士康的初步工作,被外界譽為“鄭州速度”。

  7月2日,出口加工區的相關領導小組成立,與鄭州市的領導小組對接。後者早在2007年便已成立,全名是“富士康科技集團鄭州投資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

  回應

  學校:經過動員學生自願去實習

  當地建築工程學校的一位老師透露,教育廳的通知要求得比較急,9月6日通知,9月9日和10日已走了一批學生。“我們學校準備去300多人,採用自願報名的形式。”他説,學生一直在待命,教育廳讓9月11日晚上6時出發,但不趕巧,那天是週六,沒法集合學生,最後作罷。

  他説,在富士康實習,學生的基本工資是每月1200元,包吃包住;8小時工作制,加班有加班費。

  “按照規定,中職的學生都要實習,學校統一安排去富士康實習,比較方便。”這位老師説,到富士康實習的學生有的專業相關,有的是其他專業的,要做到都是電子方面專業的學生去實習,在他們學校不現實。

  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校長支德銀説,該校學生分兩批去富士康實習,第一批100人,第二批約300人。“90%的學生去了。”支德銀説,一開始沒有這麼多學生願意去,但經過學校動員,後來基本都是自願去的。

  “我們還派了10名老師到深圳富士康。”支德銀説,表現優秀的實習生可以留在富士康,400名學生最後有28名留下來。

  支德銀説,學生在富士康學到了很多實際操作技能,企業的執行力、組織管理等也讓學生受益匪淺。“富士康不像學校,曠課了還可以給你機會,在富士康,曠工了就會被開除。”

  河南中職學生去深圳富士康實習,並非從9月才開始。支德銀透露,第一批實習的學生是今年7月出發的。

  7月的這次實習曾引發了波瀾。據當地媒體報道,鄭州交通技師學校2009級學生認為,汽修專業跟富士康並無太多關聯,不願意去實習。但不去實習,就會被學校按退學處理。

  教育廳:百校2.5萬學生赴深實習

  河南省教育廳職業與成人教育處處長董丞明接受採訪時證實,教電〔2010〕89號通知確為教育廳所發。教育廳一共組織了全省百餘所中高職學校、共計2.5萬多名學生去深圳富士康實習。

  董丞明説,富士康跟河南省勞動力一直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深圳富士康40萬員工中,有10萬員工來自河南,這10萬人中,大約一半是從河南高職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在教育廳介入組織之前,富士康在至少幾十所河南高中職學校中訂單培養人才,這些學校跟富士康有極為密切的實習關係。

  董丞明説,“富士康明年有3個項目落戶河南,這些新的生産線需要10萬至15萬名員工。一時間哪有這麼多熟練工人?富士康之所以需要學生去實習,也是想在這群實習的學生中培養出未來鄭州富士康可用的骨幹。”

  否認不實習不發畢業證

  董丞明説,河南的中高職畢業生不好找工作,在富士康這樣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鍛鍊一下,留下來最好,留不下來也是一個寶貴的經歷。中高職學生中90%的家庭環境不理想,這些學生為期3個月的實習能賺到三四千元。

  董丞明説,教育部有文件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是職業教育教學和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半工半讀、勤工儉學更是中職學生提高自身修養、做好就業準備的重要形式”,而組織一個學校的學生一起實習,是為了“便於管理,一個班配備一個老師,即便出去實習了學校也負有責任”。

  董丞明説,學校在實習動員過程中一直堅持自願原則,如果有人不願意去,不能勉強,也不會因為學生不去富士康實習而不發放畢業證。至於專業,他説文件強調最好對口,但要求學生都是學習電子、計算機的,不太現實。

  “在執行《通知》時,有些學校可能圖省事歪曲政策”,董丞明説,一旦發現強迫的,將讓學校立即改正。

  調查:實習內容無關學業

  今年初富士康發生連跳事件,5月至8月,來自北大、清華、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等20所高校的60多名師生對富士康在大陸的工廠進行了實地調查。

  在調查報告《富士康以“實習”為名,濫用學生勞動力》中有這樣一段:學車床專業的小唐在富士康蘋果電腦流水線上實習;學工商管理的小玲被安排在流水線上做操控;學數控的小輝被安排在生産線上做手機外殼加工;學汽修的小于被安排去給電腦風扇貼標簽。“不管你學什麼專業在這邊都能上,跟學校學的東西沒什麼關係。”

  “在富士康還沒學到什麼技能,每天就是重復一兩個簡單的動作,像個機器人一樣。”

  昆山廠區學生佔1/6

  此次調查涉及富士康位於深圳、南京、昆山、杭州、天津、太原、上海、武漢等7地的廠區。調查採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共獲得有效問卷1736份。

  調查結果顯示,富士康深圳、昆山、太原、武漢廠區,都存在大量使用學生工的情況。其中,深圳龍華CMMSG事業群一個生産車間裏的2600人中,有700-1000人為暑期學生工。武漢廠區問卷顯示,17%的工人為學生;根據昆山廠區外仲介所述,暑期進廠打工的學生實習工為1萬人,而整個廠區有員工6萬人,實習生佔1/6。濮陽創業培訓中心、河口連營職業技術學校等中職學校輸送給富士康的實習生都在1000多名。

  調查發現,學生工大多來自技校和中專二、三年級,年齡集中在16到18歲,大都通過學校組織進入富士康,暑期學生工主要來自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省的中專院校,以數控、激光、師範等專業最多。

  學生在工廠完成考試

  調查報告顯示,學生與正式職工同工同酬,底薪都是1200元,但幾乎所有學生工受訪者都反映,沒有社會保險,生病後自己承擔醫藥費。受訪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卻稱,雖然沒有社保,但公司會為他們購買僱主責任險,可以報銷醫藥費。

  據調查,通過學校安排到富士康實習的學生多由老師帶隊,以便學生所在崗位可以順利完成生産任務,學生不擅自離廠等。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受訪者來富士康實習繳納了報名費。在南京昆山廠區實習的重慶籍學生小梁説,他們來富士康時交給學校800元路費。

  更奇特的是,有些學校為了使長時間的實習不影響教學,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甚至把試卷拿到工廠讓學生進行考試。

  調查組發現,學校和企業在很多方面高度一致。

  本版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政府怎能發“富士康實習令”

  為企業一路綠燈、開小灶、鞍前馬後——只要政策允許、在政府職能範疇之內,他人也無話可説。但如果因此忘了自己的職責和本分,去幹那些幹不好、不該幹的事,就可能會衍生出不少矛盾和糾紛來,反令政府部門難脫干系。

  教育部門大規模組織學生到企業去實習,這無論在公眾印象裏,還是在政府行為中,比較少見。這次打破常規的,是河南省教育廳,實習主體是該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對像是富士康。只是,勇氣誠然可嘉,教育廳卻越位了。

  儘管河南省教育廳下發的緊急通知,説是“堅持自願”、組織“工科類相關專業學生整班整建制地參加頂崗實習”,聽起來挺有彈性和針對性,但如此政策在實施中卻出現了不少學生實習專業不對口、一些學校把畢業證和實習挂鉤的現象。這初聽上去誠如教育廳官員所説是有些學校“歪曲政策,要求強制實習”,但根源卻在於政府職能部門越位。

  企業需要大量學生實習,並從中發現和培養人才。學生“在富士康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鍛鍊一下,如能留下來最好,留不下來也是一個寶貴的經歷”,“90%的人家境不太理想。為期3個月的實習能賺到三四千元,對學生自己也是個補貼”。即使有著良好願景,但最終實現資源配置的,只能靠市場,而不應靠政府。也只有市場的配置才會富有效率和公平,才不會出現上述專業不對口、學生被迫去實習等亂彈琴的事情發生。

  在資源配置方面,市場具有基礎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則相對有限,除非是市場幹不了的事,政府才會補缺,但也應當留心自己的行為邊界,防止直接去當運動員。政府推進職能轉變這麼多年,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這四大基本職能沒有一項與政府直接配置資源有關。今天,從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到學生,實習的需求與供應也都是市場行為,鮮有政府干預,原因就在這裡。

  固然,富士康在引進企業的“鄭州速度”中進駐河南,本身就是一種“超市場速度”,一下子需要10萬至15萬名員工,單靠市場行為已有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為企業操心員工缺口確也可以理解,但應當採用合乎自身職能定位的辦法。比如,可以促使企業採取提高待遇、改善條件等手段吸引學生去實習,甚至政府官員可以號召學生去實習。如果號召缺乏效果、仍然無人響應,那企業和政府部門就應該在如何增強自身的公信力、號召力、吸引力上使勁。政府部門一發紅頭文件,性質就不同了。

  不必諱言當地政府引進富士康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因此為企業一路綠燈、開小灶、鞍前馬後——只要政策允許、在政府職能範疇之內,他人也無話可説,也確能增強當地政府對企業的吸引力、政府引進企業的競爭力。但如果因此忘了自己的職責和本分,去幹那些幹不好、不該幹的事,就可能會衍生出不少矛盾和糾紛來,反令政府部門難脫干系。到那時,政府部門又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處事?如何取得公眾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