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興林富民促轉型——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綜述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9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劉羊旸、周勉)繼農村土地家庭承包之後我國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重大變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試點到全面推進,經過近年來的改革創新和配套政策的不斷完善,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放了農村生産力。

  "正在全面推進的林改,有力地促進了林業全面發展,推進了林業發展模式的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使林業的生態、經濟、社會等多種功能得以全面發揮。"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談到林改時表示。

  林業經濟由"砍伐森林樹木"轉向"利用森林環境"

  記者近日在遼寧本溪滿族自治縣採訪時見到:綠染群山、鬱鬱蔥蔥的美景吸引了很多美術院校的學生前來寫生。通過林改,使森林資源得到迅速增長,據介紹,近5年來,這個縣每年植樹造林超過10萬畝,累計達到55萬畝,其中非公有製造林佔80%以上,是林改前10年造林面積的總和。

  "林改使農民真正成了集體林地經營的主體,成為生態建設的主力軍。"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史鳳友説。

  過去,人們看重的是利用木材的價值,靠"砍樹"來實現;現在,人們看重的則是利用森林的生態價值,靠"看樹"來實現。

  "從'砍樹'到'看樹',一字之差,折射出我國林業從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的根本轉變,其根源是由於國家的政策穩定,林地林木産權有長期保障,廣大林農群眾吃了'定心丸',注重追求長期利益和長遠效益,對林木不願採、不急於砍,發展森林、保護森林。"國家林業局林業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黃建興説。

  各地充分利用青山綠水,積極發展休閒林業、鄉村"農家樂"、森林旅遊等生態旅遊項目和相關服務業,靠生態增收;通過發展各類林産品,特別是非木質林産品的精深加工,大力興辦林産工業,提高附加值,靠加工增收,實現森林資源的充分利用。

  通過林改,促進了林業産業大調整格局的形成。在第一産業上,多種樹,少砍樹,通過開展森林保險、林權抵押貸款,培育和發展森林,發展果樹、竹、油茶和速生豐産林,發展林下經濟,實行林果、林藥、林菜結合。

  在第二産業上,堅持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發展低碳經濟。浙江安吉,在林改的推動下,依靠科技創新,開展竹産品深度加工利用,一根竹子的價值從15元提高到60元,竹加工覆蓋了根莖枝葉,成為縣域經濟的一大支柱産業。

  在第三産業上,發展森林旅遊業等,增加經濟收入。江西武寧,把生態旅遊作為富民興縣的新興支柱産業來抓,2009年,全縣共接待遊客67萬人次,旅遊收入達4億元,帶動當地農民人均增收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