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李毅中詳解中國"十二五"工業領域的核心任務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8日 2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新華網北京10月8日電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十二五”(2011年-2015年)工業領域的核心任務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並將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

  李毅中説:“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以提高工業增加值率為主要目標,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總體而言,中國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較為突出,粗放型發展模式仍未根本轉變。”李毅中認為,調整經濟結構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而加快調整優化産業結構是調整經濟結構的突出重點。

  李毅中表示,目前中國工業結構調整面臨兩大突出難題: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盲目投資、佈局雷同現象十分突出。除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外,風電、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産業領域也正在出現新的産能過剩,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和配置效率低下。

  存量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後産能比重較高,資源環境承載力已難以為繼。鐵礦石、石油、銅、鈾等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潛在風險日益加大。

  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十一五”期間中國將累計分別淘汰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水泥和造紙等落後産能11172萬噸、6683萬噸、10538萬噸、663萬噸、34000萬噸和1030萬噸,約佔全部落後産能的50%左右。

  “在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方面,工信部主要從調整存量、優化增量兩個方面著手。”李毅中説。

  “調整存量,包括加大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力度,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改善品種質量並加強自主品牌創建,推進技術改造等。”

  李毅中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國將致力於制訂重點行業和産品能耗標準,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專項督查。同時,將完善落後産能界定標準,加強督促檢查,並堅決防止落後産能轉移。

  此外,中國將實行質量品種國家戰略,建立和完善質量誠信體系,更好地拉動和促進消費。企業技術改造方面,中國將鼓勵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現有企業,以推動工業整體素質躍上新臺階。

  據李毅仲介紹,在優化增量方面,“十二五”將有四大重點:結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推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優化投資結構,控制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嚴格控制“兩高”和産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嚴格市場準入條件,加快制修訂《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完善産業政策功能;優化産業空間佈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的要求,調整生産力空間佈局,引導産業有序轉移和集聚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李毅中同時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國在培育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網絡、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有四項工作要點。

  處理好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的關係,在不脫離現有工業基礎的前提下,重視新興科技與傳統産業的融合;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依靠科技創新成果的産業化催生和發展新興産業;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的共同作用,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注意市場準入、技術標準、發展規劃等政策配套和要素整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注重發展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為新興産業提供科技、商業、金融、信息等服務,創造良好的支撐條件和市場環境。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同時,工業化為城鎮化創造了條件,信息化提高了城鎮化水平,加快了城鎮化進程。而毫無疑問,市場化和國際化是加快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李毅中表示,工業化進程加快,也將加大反哺農業力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