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視頻]《西部邊疆行》巴馬的長壽産業: 一切源於生態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4日 21: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中國新聞]>>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國新聞):廣西河池市巴馬縣有個很有名的長壽鄉,在那裏你可以看到很多百歲老人依然精神矍鑠地幹著農活,很多人都想知道他們長壽的秘訣到底是什麼,於是就慕名前往巴馬去探尋,今天,我們的記者也走進了這個長壽鄉,跟隨著從全國各地來的候鳥人一起體驗巴馬的長壽生活。

  早上八點,太陽還被籠罩在晨霧中,山峰也若隱若現,一條田間小路上,三三兩兩的候鳥人哼著小曲開始了一天的養生之旅。他們的第一站就是當地的一個大岩洞。候鳥人早就聽説巴馬水土神奇的奧秘之一就是被譽為“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在這裡含量很高,形成了一個天然大氧吧。

  同期:候鳥老人

  記者:您怎麼知道這裡的?

  候鳥老人:在公園裏看到報紙上寫的。

  記者:每天都來嗎?

  候鳥老人:每天來兩趟。

  岩洞內植被格外得綠,一泉溪水叢山上流下來。人們在這裡打太極,在溪水旁靜養,或是聚在一起交流養生之道。

  記者出鏡:山泉水清可以濯我足。這裡是候鳥人泡腳的地方,可以緩解疲勞。平時習慣了城市裏的空氣,剛才在岩洞裏還感到有些醉氧的感覺。很多候鳥人告訴我説離這不願有個長壽村,裏面有8位百歲老人,大家都會去看望他們,探尋長壽秘訣。

  這是個依山傍水的村子,還保留著原生態的風格,村裏人天天踩著幾十年前的木橋搖搖擺擺地過橋,孩子們在河水裏無拘無束地玩耍。黃媽幹出生於清朝光緒30年,今年已經103歲了,但每天還依然幹著農活。與過去不同的是,長壽村出名後,她又多了一份工作,給每天來看她的遊客簽名售書,書裏寫的是他們村裏百歲壽星的故事。

  同期:百歲老人 黃媽幹

  記者:這錢您自己花還是留著呀?

  黃媽幹:給孫子留著。

  村裏114戶人家,有8位百歲老人,30多位8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看來很適應旅遊發展給村子帶來的變化。村裏人説,他們長壽的秘訣可以總結為“三不”和“三樂”。不過度悲傷,不與人爭吵,不嫉妒別人。知足常樂,助人為樂,一生求樂。

  結束了戶外活動,候鳥人通常都住在村裏專門為他們開設的公寓裏。他們和公寓老闆都成了好朋友,因為很多人每年都會來兩次,一住就是幾個月。

  同期:老年公寓老闆

  記者:您家店是這條街上最早開的一家吧?

  老闆:是,2006年開的。

  記者:當時來的人多嗎?

  老闆:不多,現在人多了。

  記者:這裡的菜都是老闆娘自己做的吧?

  老闆娘:是,長壽鄉,長壽菜。

  如今,為候鳥人開設這樣的公寓已經成了村裏一項規模不小的産業,沿街有30多家旅店。除此之外,像火麻,玉米,黑豆這類養生食品的銷量也被帶了起來,形成了一條紅紅火火的以生態位主題的旅遊産業鏈。

  記者出鏡:10年前巴馬縣的財政收入才不到6000萬元,而10年後這一個數字變成了1.48億,其中旅遊業的貢獻超過了40%,可見巴馬成功打造出了一條生態旅遊産業之路。然而10年間,這裡的生態環境卻一點也沒有被破壞,相信這裡會迎來更多的候鳥人。

  新聞鏈結:廣西:十年打造亮麗的生態名片

  正文:從封山育林到改變種植模式,再到發展生態旅遊,從曾經被石漠化問題嚴重困擾,到現在人均擁有森林面積3.8畝,比全國平均水平多1.8畝,廣西用了十年的時間打造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2006年廣西出臺了《生態廣西建設規劃綱要》,將全區劃為8個生態區,建設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生態經濟體系和可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計劃在2025年實現經濟發展,資源與環保和社會進步三個方面相融合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