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聞背景:長征三號丙火箭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1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嫦娥二號衛星探月之旅

火箭在技術廠房發動機安裝大噴管

  如果把嫦娥二號衛星比做“嫦娥”家族“二姑娘”的話,那麼這次探月,“二姑娘”要和“三弟”——長三丙火箭結緣了。

  “説到這樁‘姻緣’,還是探月專家們做的媒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長三甲系列火箭總指揮岑拯笑呵呵地説。我國發射嫦娥一號衛星使用的是長三甲火箭,它是長三甲火箭家族的“大哥”。它的穩定發揮為其贏得了“金牌火箭”的美譽。而“老二”長三乙是推力最大的火箭。

  “除了考慮最有效地利用推力以外,專家們考慮的核心問題是火箭的可靠性。”岑拯介紹,長三丙火箭自2007年6月首飛以來,已經連續實現4次全勝的輝煌紀錄,而且該型火箭繼承了長三甲火箭和長三乙火箭多年來積累的可靠性經驗,是我國可靠性最高的火箭之一。

  “老三”

  波折中誕生

  “老三”,長征三號丙火箭,是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中的一員,屬於大型低溫液體運載火箭。早在長征三號甲火箭研製之初,具有遠見卓識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領導和設計師們,便已開始著眼火箭未來發射市場的需求,樹立了打造“家族”系列火箭的理念。隨著長征三號甲火箭研製的順利進展,從1994年到1996年,長征三號乙和長征三號丙火箭開始進入孕育階段,1995年3月到5月,兩枚長征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發射合練。雙管齊下的研製方案和速度,形成了並蒂蓮花開的良好研製態勢。

  就是在這樣一片大好形勢下,還在研製深閨中的長征三號丙火箭被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推向了國際市場,承擔鑫諾一號衛星和馬步海衛星等商業發射任務。然而,伴隨著1996年長征三號乙火箭首飛失利,中國航天事業陷入了低谷。為了儘快恢復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當時的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決定將科研人員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長征三號乙火箭上,而正在進行中的長征三號丙火箭的研製工作便被暫時擱淺。這一放,竟達兩年之久。

  日日夜夜的等待,沒有湮滅“長三丙”設計師們心中的希望之火。1998年,重啟長征三號丙火箭研製後,設計人員投入了更大的熱情和更多的心血,爭分奪秒,精益求精。在研製過程中,型號隊伍嚴格按照質量管理要求,從設計文件、元器件、原材料、工藝等決定質量的源頭抓起,開展全程、全面、全員質量控制工作,避免反復和人為差錯。2001年8月23日,經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專家組評審,認為長征三號丙火箭具備投入使用條件,可以轉入應用發射階段。在眾人的辛勤澆灌下,這株希望之苗終於結束了漫長的等待,茁壯成長為秀麗挺拔的一枚新秀火箭。

  “老三”

  不是複製品

  接受送“二姑娘”去探月的任務伊始,“三弟長三丙”就面臨著兩項嚴峻的技術挑戰:一是地月轉移軌道設計和多窗口發射技術;二是準時發射技術,提高火箭的可靠性。這就決定了“長三丙”絕不僅僅是“老大”、“老二”的技術複製品,而必須要有技術創新和改進。面對兩大技術考驗,火箭研發團隊並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針對難題,各個擊破。

  周天帥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一部的軌道主管設計師,為了設計出合理科學的地月轉移軌道,他先後查閱和學習了上百篇相關文獻,彈道設計的模型推導一推就是數十頁,軟體一編就近萬行,彈道倣真計算優化設計至少也有幾千條……他依靠豐富的彈道計算經驗,精確地選定了運載火箭的變軌時機;又通過大量的模擬打靶試驗,對“嫦娥二號”的入軌精度和推進劑剩餘量進行了穩妥可靠的分析。周天帥的年紀雖然不大,但他秉承了彈道組經過幾十年的磨礪與沉澱而形成的特有的班組文化,憑著超凡的毅力和對彈道設計工作的熱愛,一步步完成了每一個設計過程,攻破了每一個技術問題,將火箭的每一條軌跡都做到完美,並最終確定了最符合工程實際的發射軌道。橫亙在長三丙火箭研製團隊面前的一大技術難題迎刃而解。

  再熱的天

  “老三”也不出汗

  針對箭體“出汗”的問題,長三丙火箭研發團隊採取了防結露措施。好比大熱天在水杯裏倒入一杯冰水,杯壁上會“出汗”一樣,當發射場天氣炎熱、氣溫較高時,如果將推進劑加入到箭體內,在箭體的表面和內部如尾艙等處就會凝結出水珠,如同遭了一場秋晨的露水。而這些小小的水珠往往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導致艙段內電子器件的損壞、傳感器失效、電路漏電等連鎖反應,最終影響到發射任務的順利進行。針對這一問題,研發團隊努力攻關,對進箭口連接方式進行改進設計,極大地提高了防結露的效果。不管再熱的天兒,箭體內部也不會“大汗淋漓”,有效地保證了箭體尾艙內的設備完好無損。

  “火箭醫生”

  能對症下藥

  動力測控故障診斷系統是為了確保準時發射而採取的另一個技術創新和改進系統。這一智慧系統預先設定了可能出現的所有故障模式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動力測控故障診斷系統就像一位“火箭醫生”,一旦火箭在測試發射時出現了異常,便可立即進行故障定位,第一時間診斷出“病因”所在,並對症下藥提供對應的診斷措施,在短時間內完成排故過程。而隨著經驗的不斷累積,這位“火箭醫生”的病例也會越來越豐富,給予排故指導的範圍也會越來越大。

  本報特約記者 陳全育

  宋麗芳 劉斐 戚雪飛